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培養優秀的孩子,你有這種“資格”嗎?發表時間:2019-12-28 11:53
這些都是我經常收到的問題,也是最讓我不知如何開口的問題。
大家好像認為,任何關乎孩子的“培養”,都跟攪拌一盤沙拉差不多,按照配方和比例,搭配生菜、番茄、橄欖、苜蓿芽等等自己愛吃的材料,再澆上沙拉汁,就萬事大吉。 其實談到“培養”人,要求更高的,是培養者。而“有資格”,是培養者的第一要素。 從事大部分工作都需要某種“合格證”(上崗證),尤其是跟人打交道的事業。比如,老師要合格才能教書育人,醫生要合格才能治病救人……
那父母呢?有多少父母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具備資格“培養”另外一個人呢? 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出生之后最關鍵的幾年(甚至是十多年)的成長,完全依賴于對父母、環境和其他親近之人的模仿。 所謂“培養”,靠的不是招數、方法、說教、引導,那些都只會適得其反;“培養”一個剛剛入世的小小人類,靠的是成年人自身的品質、能力和智慧,靠的是榜樣的力量。
比如有人問: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那么你首先捫心自問:
因為,如果你具備堅不可摧的自信,你信任自己,那么你也會信任孩子,信任每一個生命的趨光性。 你對孩子的態度自然而然地會呈現出尊重、信任、包容、接納、支持、鼓勵,“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這種問題,根本不會涌現在你心頭,更不會四處尋找配方,想辦法折騰孩子。 現在流行很多“如何培養孩子的XXX”的招數,你在拿到這些招數之后,仔細掂量掂量: 它們是不是真的有益于生命的健康成長? 還是一堆類似農藥、激素、催熟劑之類的,有害于作物、土壤、果實和環境的“毒品”?
因為,施用了不恰當的招數,很可能導致極為嚴重的后果,不僅沒有培養出有益于孩子的品質,反而一不留神“培養”出其他的什么來。
比如,有一位兒童心理咨詢師,是這樣以自身為例給父母支招,來“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當孩子看電視著迷時,她只須坐在孩子身邊,狠狠地瞪著孩子,孩子就會乖乖就范,“我不看電視了,馬上去寫作業”。
這是培養自律,還是培養“討好型人格”? 好的父母,給孩子傳遞的不應該是焦慮、恐慌、擔憂,而是包容、接納、支持,這種包容是無條件的,并不是說你自信、優秀、聽話了,我才包容你。 孩子毫無保留和防備地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最開始,只需要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我們選擇這樣養育孩子,并不是因為這樣能養出什么“神童”,而是因為,這是我們的生活準則,是我們的價值觀,是我們認為我們的孩子值得被這樣對待。 很多時候,成長不在于我們能做什么天大的事情,不在于我們能去改變別人什么,而只是,我們彼此陪伴著走在這條路上。 在這條路上,我們見證著孩子的改變,他們靈動,活潑,天真,善良,而正是我們無條件給予的愛和接納,讓他們綻放出獨一無二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