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三十歲還不是管理層,你怎么了?發表時間:2019-11-09 15:14 刷知乎看到一個回答,是關于選錯行業是一種什么體驗的討論。知乎用戶nasa說:“感覺就像嫁給了一個渣男…而在沒有勇氣離婚的情況下所有的選擇都不過是一錯再錯。”既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又沒有勇氣改變現狀讓眾多職場人士心力交瘁。我們要怎么做才能破解這種“人生無望”的困局?其實,答案早已寫在你的“職業性格”里。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從事醫療器械推銷工作時的克里斯很努力,每天5點25分起床,打無數的電話,拜訪無數的醫生,說無數遍同樣的話,然而,一個月都很難賣出去一臺機器。他的努力換來的,是拖欠了三個月的房租,沉重的債務,和離家出走的妻子,最后實在沒轍,竟然淪落到要帶著兒子睡廁所......就像很多在職場“飽受折磨”的“社畜”,我們生命中不乏堅持和努力,但大部分人,其實就和電影剛開始的克里斯一樣:工作已經很努力了,但總覺得重復度日,沒有半點進步,好像做什么都沒用,漸漸把生活的激情消耗殆盡。克里斯的人生轉折是在他決定從一名銷售,轉行成一名投資經紀人開始的。他意識到自己并不適合推銷工作,因為這更多需要的是人脈和應變決斷力。而克里斯性格沉穩,他的天賦在于超強的邏輯數理能力。克里斯轉行后沒多久,就成為業內聞名的投資經紀人,年薪百萬;再后來,他擁有了自己的投資公司,成功進階富豪階層。選擇比努力重要,這話真的一點都不假。心理學大師榮格的“心理類型理論”認為:每個個體在出生時,就帶有先天性的氣質和功能上的偏好。而這種先天的性質會形成不同的性格類型,只有找對適合自己性格類型的事業,才能將自己的”先天優勢”發揮出來。遙想當年,人人網風光無限,即便在與Facebook的競爭中,都能率先走進紐交所。人人網當時最高估值達94億美金,坐擁社交的半壁江山,被視為“中國版Facebook”。但后來由于接手人人網的CEO陳一舟,對移動互聯網的趨勢判斷失誤。以及他對業務不夠專注,前前后后嘗試過很多業務,稍有挫折就放棄了。由于經營決策的失誤,導致人人網錯過了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風口”期,以至于被后起之秀的微博、微信趕超。后來人人網被低價賤賣,淡出人們視線。人人網CEO陳一舟其實是非常優秀的投資人,他曾經投過很多項目,最后都以高溢價賣出,在投資界是”大神“般的存在。他頭腦靈活,對市場變化敏感;他很適合做一位投資者。但他缺乏“專注性”,對“重復性”的工作缺乏耐心,并不適合”耐煩性“高的“經營者”的角色。沒有選對自己的“主場”,能力再強也只能陪跑。很多人在面臨擇業的時候都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無法找到與自己的“職業性格優勢”對口的工作。不從自己本身的“特質”出發,只考慮“世俗”標準的工作很容易造成:1.在體制內的,工作重復單調,感覺自己的日子“一眼就能望到頭”。2.去了“多金”行業的,才知道“多金”在任何行業都是“佼佼者”的特權;自己在努力也只是平均水平,升職加薪希望渺茫。3.只憑”興趣“找工作的,真正入行后才發現工作內容和自己的興趣”相差甚遠“,想要重新換行,又要經歷難熬的“新手期”。沒有選擇好適合自己的工作,就造成每天上班就像”上墳“一樣,很多職場人士都在經歷著: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不到未來每天上班下班,渾渾噩噩,沒有激情和動力,覺得很沒意思工作幾年了沒什么起色,反而不如自己的人升了職加了薪……造成這樣的職場困境是因為我們在選擇行業時,并沒有考慮到自己真正的”天賦“所在。很多人都在自己”不合適“的職業里消耗著自己。年齡漸長,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升職加薪卻遙遙無期。你跑到了別人的主場上,自然只能做個陪跑者,5年后、10年后,再沒有從頭再來的機會和勇氣。相反,根據內在性格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你才會具有稀缺性,挖掘自己的潛力,你的價值才會更高,才會更容易不斷突破自己,不斷獲得「成就感」。想要打破自己的”職場天花板“就要選對適合自己的職業賽道,憑借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優勢,通過一定時間的工作積累,成為自己行業里的”大神“,才能用自己的職業技能為自己和家人提供優渥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