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中國式婚姻“情感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發表時間:2021-07-23 11:35 在我接的個案中,婚姻困擾占了很大比重。最近我就遇到過一對這樣的夫妻。在咨詢室里,妻子一見我,還沒說話眼淚就流下來了:“今天我來咨詢的目的只有一個,你看我到底會不會瘋?”這樣的開場白令我很是意外。原來,她和老公每次爭執,她老公都會罵她有病,到后來升級到一吵架就說她沒準哪天要瘋掉。等到她慢慢平靜下來,回想自己在吵架中的表現,也覺得自己發作時的狀態不正常。老公的評判與攻擊,已給她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她實在受不了了,一定要證明給這個男人看,自己到底正不正常。我在了解完她的情況后,讓她請老公進來咨詢室,想更全面地了解一下情況。我說:“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讓你總覺得她有病,她會瘋掉?”丈夫馬上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她的性格如何任性固執,為人處世如何不可理喻,都是有丈夫有孩子的女人了,竟還有各種社交活動……我說:“你對妻子有很多不滿,完全可以和她交流溝通,動不動就說她心理不正常,是很傷人的。”他說:“我知道。但我就是認為她是瘋的,每次吵架,我都跟她說很多,希望她能聽我的,希望她能改,她都不聽,還跟我較勁,您說這算正常嗎?”原來他的邏輯是:如果你不聽我的,就是你不正常。跟他的交流,令我有深深的無力感。此時我突然發現,如果非要論正常與否,那么不正常的人可能并不是女人,而是眼前這個男人。我有一種感覺,這個男人,他在用各種指責和暗示去操控妻子,去占據婚姻中的話語權。而妻子,那個容易被暗示的、不自信的女人,無疑成功地配合了他。也許有人會說,這女的可怎么辦,趕緊幫幫她呀。誰也幫不了她。除非哪天她能夠反抗,不再輕易接受對方的投射與暗示。這樣的關系模式,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常見。很多戀愛、婚姻、親子關系中,一方對另一方以愛的名義施行各種控制,不尊重對方,以言語攻擊、羞辱、打壓、貶低等方式去壓制對方,以此來獲取關系中的掌控權。被控制的一方往往敏感、善良、容易自責,遇到指責的時候,不是思考對方有什么問題或目的,而是習慣性地先從自身尋找原因,認為都是自己不夠好,才招來了對方的攻擊與貶損。漸漸地,被控制方就被控制方“洗腦”了。那么,在親密關系中,怎樣才能避免被人操縱呢?首先,我們必須充分了解自己是什么樣的人,相信自己,才能客觀地去看待和分析他人的語言和行為。其次,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社交系統。如果與外界的鏈接太少,長期依賴身邊某一個人,我們的生活圈子會越來越窄,依賴的那個人就越發顯得重要,重要到可以控制我們的生活。2016年發生在上海的殺妻匿尸冰柜案,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因瑣事發生爭吵,朱某將妻子楊某殘忍殺害,并將她的尸體冷藏在家中冰柜長達三個月之久。在這三個月里,妻子的親朋好友竟無一人察覺。原因是他們在結婚之后,這個心里十分自卑的男人以愛她的名義,不許她跟朋友交往,不許她去工作,成功地將妻子與外界隔離開來。很多時候親朋好友找她,都是朱某在替她接電話,大家也都習慣了。可悲的是,他妻子還曾跟閨蜜夸耀“我覺得我老公好愛我啊”。最后還是朱某自己實在瞞不下去了,向母親坦白,并在母親的陪同下投案自首。縱觀全案,朱某某對楊某某的情感控制從婚姻初期就開始。切斷一切社交關系之后,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只有他了,她對他完全言聽計從,她已經失去了自我,失了基本的覺察與判斷能力。如果她有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至少還有旁觀者能看得凊楚,能在關鍵時刻提醒她、支持她、保護她,她也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