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好脾氣,是家庭最深的福氣發表時間:2019-11-07 16:35 1聽過一個故事: 一個農夫,有個嘮叨的妻子和好幾個孩子。 本來房子就很擁擠,孩子到處跑,打鬧太吵;老婆又成天嘮叨不停,讓他整天脾氣暴躁,經常忍不住沖他們發脾氣。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碰見了上帝,他向上帝請教:“上帝,如何才能獲得平靜?” 上帝先是讓他把后院養的雞放到屋子里養,農夫不明所以; 又過了一周,上帝又讓他把后院養的牛牽到屋子里養,農夫被鬧得不可開交。 再去問上帝時,農夫已臨近崩潰。 上帝說,你回去把所有動物都放回后院。 回家照辦后,他頓時覺得家里寬敞明亮了,孩子們很乖巧,老婆也很賢惠,自己的壞脾氣一下子就消弭許多,全家人的生活也因此越來越和諧幸福。 這就是適應性在作用。 適應性讓這個農夫習慣生活在幸福中,反而感受不到幸福。 而對比,讓他重新發現了幸福原來就在點滴生活小事里,重新學會了感激生活。 而我們在生活中,最容易適應的,就是那些長期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的各種親密關系。 因為我們習慣于打心底認為,他們永遠不會離開我們。 殊不知,最愛的人,才最容易被我們傷害。 對待身邊最親密的人,脾氣小一點,語氣柔一點,態度好一點,收獲的將會是更知足的心態、更溫馨的家庭、更美滿的人生。 2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內密探零零發》有這樣一段情節: 零零發因為事業不順利,經常對妻子發脾氣。 一次妻子忍受不了,對零零發說:“誰得罪你了,你去罵他,你不要拿我當出氣筒!” 結果零零發卻說:“因為我跟你熟啊!我就拿你當出氣筒怎么了,不服氣就走呀!” 我們很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 我們總是把工作的不愉快隨意發泄給最親的人,我們也沒時間教父親玩微信,更沒時間陪母親逛街,卻有精力跟不熟的同事處理好關系,有耐心為陌生人答疑解惑。 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最差的情緒給了最親近的人,卻把耐心和寬容,都留給了陌生人。 著名主持人梁繼璋曾寫過這樣一段話送給兒子: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份,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你一定要珍惜共聚的時光。 下輩子,無論我們愛與不愛,都不會再相見。 把最好的情緒留給愛我們的人,才是珍惜這份緣分最好的方式,這些生命中無私愛著我們的人,才更值得我們溫柔以待。 3一旦壞情緒給他人造成傷害,就像是釘釘子時在墻上留下的小孔一樣,傷口永遠留了下來,再多的彌補,都無濟于事。 樸樹就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在一檔綜藝節目里,樸樹自曝差點和妻子離婚:“我媳婦原話是,我把最好的能量放在唱片里了,把最爛的那一面留給她了。” 一直以來,妻子不斷遷就樸樹,一直用最大的耐心去愛他、照顧他。 可在樸樹的一再令她失望的情況下,她也會有崩潰的那一刻,于是吳曉敏最終提出了離婚。 但好在,樸樹及時醒悟,挽留住了她。 他突然明白,自己用生命去愛音樂,所有能量都放進了音樂里,而把壞的脾氣,都留給了愛他的妻子。 人和人的關系出現裂縫,往往都是從壞情緒開始的。無論親情還是愛情,皆是如此。 千萬不要因為熟悉,而去放肆;不要因為親近,而去隨意發泄。 不要因為他們不說,就認為他們不在乎,更不要認為他們不會痛。 更別等到當你的壞情緒趕走愛你的人時,才追悔莫及。 4在這一點上,有個人就做得特別好。 著名主持人李靜曾在接受采訪時,提起她創業初期的故事。 那段灰暗的日子里,她常忙得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連軸開會,到處找電視臺推銷自己的節目,喝酒應酬,吐完后整理好自己,又緊接著跑去開會。 因為當時經驗不足,再加上資金欠缺等一系列問題,她總感覺心頭沉重。難以疏解時,她甚至會放聲大哭。 可一到家門口,她就立馬抹干眼淚,跟沒事兒人似的,走進家門。她不抱怨一句,第二天醒來,便再一次重燃熱情投入工作。 不遷怒,是一個人最高尚的修養。 推開家門,有你親愛的父母,可愛的孩子,還有陪你同甘共苦的愛人,他們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她深刻明白著,最好的情緒,要留給最親近的人。 不對家人發泄自己的壓力,而是把壓力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她也因此擁有了強大的內心,與面對困境時強大的反彈力,最后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5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 對待外人和陌生人的彬彬有禮,有可能只是一種處世的圓滑與世故;而將好情緒留給身邊最親近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養。 一個人品佳的人,一定是在家庭里關愛親人,生活中體諒朋友,工作中尊重同事的人。 可我們最常報以的處事態度,就是我們永遠對外人彬彬有禮,跟家人卻不能好好說話;永遠對陌生人報以微笑,卻把傷害帶給親密的人。 佛家之言:“怒者,心之奴。”上為奴,下為心。 一個無法控制脾氣的人,就是情緒的奴隸。而在被情緒左右的同時,也傷害了那些最大限度包容我們的人。 而我們之所以會肆意對他們發脾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認定無論說了多難聽的話,或者做出了什么出格的事,他們都可以無限包容你。 可我們也要知道,再親近的心,傷得多了,也有失望累積成怨念的那一刻。 別讓你的壞脾氣趕走愛你的人,是對愛你的人負責,也是自身人品最好的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