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孩子沖你發脾氣,是在向親近的人“求救”

發表時間:2019-10-06 10:01


當孩子發脾氣時,

請爸爸媽媽耐心再耐心,

學會看透孩子脾氣后面隱藏的真正需要,

陪孩子一起捕捉、接納并解決它。


    


01

每個家長都會經歷


都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小天使,給做父母的成人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沒有正在經歷小天使亂發脾氣的時候,跺腳、大叫、哭嚎、甚至毀壞東西......

昨天,在小區樓下聽到一位家長說起自家孩子:

我差點給了兒子兩巴掌。已經夠累了,可他硬是要出門買一個叫做“水晶泥”的玩具。

我好聲好氣地跟他講,媽媽累了,明天去。

他不愿意,拽著我的衣服往門邊拉,大喊大叫:“我不要,就要今天去,現在去,快點快點!!!”

我心里窩火,就沒再理他。

過了一會,聽到“砰”的一聲巨響,椅子被推倒在地,他站在一邊噘著嘴瞪著我,像仇人似的。

越想越氣,4歲了,已經上了幼兒園,怎么這么不懂事!要不是他爸攔著,我真的要揍他。

這位媽媽講到這,嘆了一口氣:

“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了。我現在每天回去都要忍著火氣,就怕哪一天控制不住,打斷他的腿……”

“為什么孩子常常“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還會在發脾氣和不聽話之間畫上等號......

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后,隱藏著許多你可能并未察覺的小秘密......


02

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


1-2歲孩子發脾氣:需求未得到及時滿足

想要桌子上的一個小叉子,不給他,立馬大哭大鬧...

媽媽要去上班了,不能陪我,立馬大哭大鬧 ...

在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學會走路,他們一心想嘗試獨立做事情,用各種方法證明自己“掌控一切”的能力。

他們想發展自我,但能力不足,對自我和他人的概念不清楚。因此,孩子總是自己跟自己頂牛,跟父母過不去。

如果父母不能充分理解孩子,依然“無微不至”地照看和保護,孩子會頻頻受挫,變得煩躁不安,甚至與父母發生沖突。


2-3歲孩子發脾氣:打破他的秩序感

先穿襯衫再穿褲子,如果順序反了,立馬大發脾氣...

小汽車放在桌上,娃娃放在床上,如果位置放錯了,立馬大發脾氣...

餅干掰下來一點,不完整了,立馬大發脾氣...

由于語言表達和控制能力較差,他們很難用言語與父母溝通,動作比語言發展快,發脾氣成為這個階段孩子表達情緒的常用方式


3-4歲孩子發脾氣:想要更多的權利

孩子不想起床,媽媽不停的催促:“快點把衣服穿好,不然會遲到。”

孩子:我就不!啪~把衣服扔在地上......

孩子:“我要吃巧克力!”

媽媽:“不可以,要先把飯吃完了才可以吃。”

孩子:“就要吃~就要吃~我不要吃飯!”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進入第一個叛逆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有時候只為說“不”而說“不”,讓父母感到莫名其妙。


4-6歲孩子發脾氣:遭遇挫折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自尊心也開始萌芽

他們想掌控一切,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但是也常常會因為太著急想把事情做好,而一旦遭遇了挫折,就容易出現情緒暴走的情況。


    


孩子發脾氣,的確是不好的行為,但這可以教,可呵斥多了,就只剩下距離和心理陰影了。

為人父母,別總想著“改造”孩子,而應該學會“雕琢”

早在幾百年前,王陽明就說過:“情緒不好,是智慧不夠。”


03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要穩


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畢竟他們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都有限,但身為父母,我們有責任,用“一穩、二聽、三靜、四不教、五要狠”的方式,讓他們逐漸擁有控制情緒的“智慧”。


1、 “穩”是指父母要穩

佛家之言:怒者,心之奴。想要孩子不發脾氣,首先父母要穩住做好表率,無論是平常生活中,還是面對他人對自己發脾氣的局面,都不要做情緒的奴隸。


2、 “聽”是指父母要仔細傾聽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父母應該學會仔細傾聽,弄明白根本原因。更近一步靠近孩子。


3、 “靜”是指等孩子靜下來

《道德經》上說:靜為躁君。靜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氣,讓人恢復理智。

孩子發脾氣時,你跟他講道理是講不通的,先讓他把脾氣發完,等情緒過去了,再給他一段安靜自我修復的時間自我反省。


4、 “不教”是指父母別急著說教

試想一下,你剛剛冷靜下來,就有一個人就在你身邊不停地講道理,你會覺得舒服嗎?

不會!你會認為他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你!他說的話你很難聽進去。

想要和孩子溝通,要先制造你和他的共同點,你可以說:

“我小時候也和你一樣,記得有一次,因為一個玩具...”

“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曾經......”

允許孩子發泄、認可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覺到你并沒有站在他的對立面,再循序漸進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會讓他更容易聽進去。


5、“要狠”:對孩子過分的欲望要狠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人和畜-生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會克制自己的欲望。

原則性的問題父母要“狠”,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步。

并且要從小教孩子多反省,體會別人的感受,適當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能為所欲為。

這也是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很多事情哭鬧是沒有用的。


04

孩子發脾氣,其實是在“求救”

其實別說孩子,就算是成人,也會有控制不住發脾氣的時候。我們細想一下,為什么自己會發脾氣?

無非是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想宣泄負面情緒。

一位心理學家也曾表示,孩子發脾氣,其實是他們內心脆弱的表現,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壓,實際上是在向最親的人求助。

他們不會沖著別人亂發脾氣,因為在他的潛意識里,只有父母是最親的人,也唯有父母,可以讓自己肆無忌憚,幫自己療傷。

而他卸下偽裝,毫無保留的撒潑,這種方式雖然不好,卻也在向父母傳遞一個求救信息:我心里不舒服,請你幫幫我。

作家雷布斯說過:孩子沖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

只是有多少孩子,一次又一次向父母發出了求救的信號,換來的卻是刺骨的暴力?

如果你是孩子,接二連三地向一個人尋求幫助,可回復你的,只有責罵和暴力,那你還會和他親近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和我們一樣,能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態度惡劣,從而離得越來越遠。

在應該打打鬧鬧、哭哭笑笑的年紀,他們卻失去孩子本該有的脾氣和任性,看著大人的臉色,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招來父母的不滿,每天戰戰兢兢。

有心理研究指出:童年里過度的消沉、沒有光彩的人成年后患抑郁癥的概率更大。

父母一時疏忽,對兒女進行打罵,很可能會造成孩子一生的陰影。


孩子愛發脾氣,

是其成長中的必經階段。

作為一位成年人,

我們都不一定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問題,

更何況是孩子呢?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

請爸爸媽媽不要一起發脾氣,

保持一個穩定的狀態,

允許情緒的產生,

然后我們再幫助他一起看看,

這脾氣后面隱藏的真正需要,

接納并解決它。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9| 国产亚洲精品xxx| 午夜精品久久影院蜜桃|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91在线|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九九热在线精品视频|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99视频30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91久久精品91久久性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国外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杨幂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国产6|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一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