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我絕不嫁像我爸這樣的人”女兒一句話,說哭無數人!發表時間:2019-08-09 10:02 一個優秀的男人,既能具備做男人的魅力與做父親的擔當,他們既不會虧待妻子,也不會忽視對女兒的愛。 這幾天,朋友圈被一則新聞刷屏:5月20日,一女子在架攝像機取證家暴的過程中,被沖出來的丈夫毆打。視頻中,男子對女子拳打腳踢,毫不手軟,而孩子在一旁無措大哭。 至于家暴的原因,是女子想給孩子煮粥,于是拔掉了風扇插頭,丈夫被熱醒,兩人發生爭執,于是引發了這場暴力。 在家暴男的世界里,任何微乎其微的小事都可以作為他家暴的理由。 好在這個視頻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警方也第一時間刑拘了男方。 可大快人心的背后,又有多少女性的生活仍被陰霾籠罩,敢怒而不敢言呢? 看到這則新聞,閨蜜豆豆便聯想到了自己父親影子,在家中一直仗著一家之主的權威,所有事情都需聽他的支配。 一言不合,就對媽媽動手,仿佛打的人不是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妻子,而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那些畫面,就像一道深深地疤痕一樣烙印在孩子的心里,難以愈合。 朵朵那天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地談起往事時,反反復復地強調:“我絕不嫁像我爸這樣的人!” -1- “愛我之前,先好好愛我的媽媽” 之前看過一個叫《家務事》的印度短片。 一位年老的父親去女兒家中做客,卻意外了解到到女兒婚后生活的艱辛。 下班回家,從進門的那刻起,就沒有休息過,一邊操心孩子的功課,一邊匆匆交代父親返程的機票。 馬不停蹄打開爐子,準備晚飯,這期間還泡了一杯茶,親自遞到丈夫手上。 只得到一句:記得把我的綠色襯衫洗了。 整個過程丈夫都坐在沙發上,悠閑地玩著電腦、喝著茶,表現得極其理所當然,而父親的目光,卻整晚都在追隨女兒的身影。 他心情沉重,意識到,一直以來,是自己做了錯誤的示范。回家前,他給女兒留下了一封信: 我的女兒,你終于長大了,你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自己的工作,我覺得好驕傲,也覺得好抱歉。 我很抱歉你要一個人做所有的事情,我很抱歉從來沒有告訴你,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工作,而是你和你先生一起的工作。 我很抱歉當年從未幫你媽媽分擔過任何家務,于是你有樣學樣,復制了你媽媽的人生。 你先生今天的樣子一定也是跟他爸爸學的。我替他向你道歉,我替每一位樹立了壞榜樣的爸爸道歉。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會改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 “你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真心喜愛自己的妻子。” 一個爸爸,可以寵愛女兒,也可以愛女兒,但在次之前,請先學會善待你的妻子。 當你的女兒長大后,你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他會以你為標準,找到那個寵愛自己,也愛自己的那個人,然后攜手共度一生。 永遠別忘了,有個愛媽媽的爸爸,才是女兒一生的幸運與幸福。 -2-“我希望你教會我智慧” 還記得在一次采訪中,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回憶起年少時一度與父親關系緊張。 因為父親的嚴厲管教,她幾乎沒有一個像正常孩子一樣玩耍的童年。 別的女孩子一到暑假,就撒了歡地玩,董卿卻被父親安排要閱讀多少本書、背多少首古詩、抄多少成語……等等,日程排的滿滿的。 也曾感到不解,也曾有過怨恨,但現在回憶其起來,再談起那段經歷,董卿卻很感慨: 我有今天的成就,跟我父親離不開關系。 董卿上了中學后,每年寒暑假,都被父親安排去勤工儉學。 當時,父親在報社工作,一到放假就給朋友打電話說:“我女兒放假了,去你那兒打工,不要工資!” 父母都是高材生,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的董卿,備受父親的高度嚴格管教,把學習視為優秀代表唯一的評判標準。 一直都在學習的路上奔跑,從未停下,也從不抱怨讀書的辛苦與孤獨,她卻累并快樂著。 但不得不承認,這種虎爸式的教育模式是有成果的。 2017年,各大綜藝層出不窮,董卿用《朗讀者》這檔文化類節目殺出重圍,在夾縫中求生存,并創造出了奇跡。 當時嘉賓麥家對董卿很懷疑,漂亮優雅,看起來不像有什么真才實學,接觸后卻連連夸贊董卿:很有才華,很有智慧。 比麥家更驚訝的是觀眾,《朗讀者》作為國產綜藝上最“珍稀”的一檔節目,觀眾給出的評價是: 沒有董卿,就沒有《朗讀者》,沒有四十年前的父親,就沒有今天的董卿。 比起美貌,要教會孩子的更重要的是智慧,這能使孩子走得更遠,看得更廣,飛得更高。 -3- 有一天,我會和媽媽爭吵,你要謹慎站隊” 在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 蘇家三兄妹的父親,蘇大強,唯唯諾諾,事事退縮,每當老婆和女兒吵架,要么就在一邊看報紙一言不發,要么就假裝上廁所,溜之大吉。 蘇明玉18歲之后,徹底與家中決裂,這與蘇父的不作為脫不開關系。 在母女倆有矛盾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從來不是解決矛盾,而是逃避矛盾。 以至于多年后蘇明玉質問父親:你們為什么要這么對我? 他也只會甩鍋給去世的妻子:是你媽嫌棄你,跟我沒有關系,要找找她去。 有句話說的很在理:一個男人,擔當不起不可笑;但是,沒有擔當便可恨。 在家中,父親作為男人,不只是一種性別,更是一種要富有責任感的男人。 有無數的人說過,在家里不要講道理,要講愛。 因為如果夫妻講道理,甚至據理力爭,很容易傷感情,于是很多人將這句話作為至理名言,甚至說“要講道理到法庭上去講”。 但每個家庭都是由婚姻關系和血緣關系鏈接起來的,都有著世上最親密的聯系,所以愛是首要的。 事實上,愛不是用來綁架家人的,用“家是講愛的”來拒絕“講理”,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自己的不講理找借口。 即使是夫妻,遇到是非,也應該講道理,把道理講清楚,避免類似的問題再發生。 女人很多時候不講理,要的是關心,但如果沒有底線地包容,很容易變成蠻不講理。 低頭說軟話,“哄”看似簡單,其實不然,既讓對方破涕為笑,還得有禮有節,并不容易,長此以往很容易變成敷衍。 完全只講愛,不講理,并不是一個良性互動。 在家里,要講愛,因為有很多事情,是無所謂對錯的,不過是說句軟話,哄幾句就過去的,就沒有必要掰扯地清清楚楚,否則就成法庭辯論了。 但,家里該講道理的時候,就得講道理,只是講道理并不都得擺出一、二、三這種,而是要講求方式方法,用智慧、愛心和耐心去溝通。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寫到: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使用的語言傾向于評判、比較、命令和指責,而非鼓勵傾聽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這樣的溝通方式,是很難為對方接受的,我們生活中很多爭吵也源于此。 一個對家庭教育矛盾置之不理的父親,不僅會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反而還會讓家庭關系失去平衡狀態。 每一個女孩來到世界上,都需要充沛的父愛來填充著,他能給予你安全感與自信心。 一個優秀的男人,既能具備做男人的魅力與做父親的擔當,他們既不會虧待妻子,也不會忽視對女兒的愛。 因為被愛滋養的女孩,想不幸福都難。所以,為了女兒以后的幸福,請務必做個好爸爸,愛家,愛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