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拋棄對心理咨詢的偏見,你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發表時間:2018-11-07 09:56 文/心翔心理 覺慈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人一聽到心理咨詢就害怕,覺得好像自己有病,是異類一樣。有些人認為這是中國獨有的情況,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確然,在心理健康理念普及得更廣泛且深入的西方,人們對于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的接受程度會更高一些。 相比之下,中國部分人群對此依然保有一些狹隘的偏見和誤解,比如,認為心理不健康就意味著人瘋了、傻了,腦子有病是非常丟臉的事,只有傻瓜或者懦夫才會心理不健康。 這類愚昧落后的觀念阻礙著人們在感到內心不適時去尋求恰當的幫助,有時甚至貽誤了病情,釀成悲劇,是非常需要被澄清然后淘汰的。 但是,哪怕是在對心理治療接受相對良好的人群和地區中,當人們真的要在一個陌生人面前敞開心扉時,其實內心都會產生恐懼和焦慮的情緒,這是由我們人性中的防御機制產生的。 趨利避害、自我保護,是防御機制的主要功能。而當我們要在一個陌生人前敞開心扉時,就意味著要將自己內心深處最隱秘、最痛苦、最脆弱的部分展現出來,甚至有些部分是我們自己都難以面對的。 而且,我們不知道將這些部分展現出來時,對方會怎么看待我們。人是社會的動物,他人對我們看法如何、是否認同,或多或少都會對我們的自我認同產生影響。將自己的心袒露出來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程度真的難以言喻。 人很需要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擁有掌控感,才能活得安全而踏實,這也是防御機制在勉力去做的事。但當我們開始深挖自己的內心,探尋一些痛苦或問題的緣由時,常常會感到迷惑混亂,無從下手。 這時,人就容易陷入失控感中,而這往往會引發新的恐懼與焦慮。所以很多人面對事情時會說“想不明白就不要想”,原因就在這里。 這世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上的問題或者困惑,而能夠克服上述兩種恐懼來做咨詢的人,其實非常了不起。我經常對我的來訪者們說:“你們是真正的勇敢者,因為你們敢于面對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