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離婚背后的心理變化是什么?發表時間:2018-05-18 09:22 離婚背后的心理變化是什么? 文:心翔南寧心理咨詢中心 主任咨詢師大林 至2017年底,民政部頒發統計數據,中國離婚率達0.3%,趕上歐美國家,單身人口達2億。北上廣深名列前茅,在35%-40%之間。 離婚50%的原因是對方出軌。 70-80%的離婚都是女方提出。 社會背景是婚姻法的修改,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流動頻繁,農村城市化,熟人社區消失,女性經濟獨立。 心理學的原因是人格獨立,以自我為中心,包容和忍讓減少。 再看50%的出軌率和70-80%的離婚由女性提出,可以推測,男性的出軌率可能高于女性,所以女性無法容忍,最終提出離婚。 女性容忍程度降低,主動提出離婚,提示女性掙脫了婚姻,男權,以及社會輿論的束縛,獨立和自我意識增強。 男性不主動提出離婚,又提示,男性在婚姻當中處于一種非常被動的角色,缺乏決絕的力量。男性被動和缺乏決絕的力量又提示,男性情感脆弱,他們不離婚而又出軌,是他們需要多人的關注和情感彌補,而這個又跟原生家庭,成長背景有很大關系。有句話說:“男人是一個永遠都長不大的孩子”,換個表述也可以說,男人的情感缺失導致他的情感成長程度如同一個小孩,用武志紅的說法就是“巨嬰”。 通俗點說,女性已經厭倦了總是當老媽子,厭倦了在帶孩子的過程還要再帶丈夫,經濟和情感的強大也讓她們敢于擺脫老媽子的身份了。 良好的婚姻關系是雙方的心理成熟程度相對對等的,能夠互相包容,而不是一方包容。如果加上有共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就會更幸福,比如楊絳和錢鐘書就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癡迷讀書而相互吸引走到一起的”,錢鐘書說他“沒有大的志氣,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這點和楊絳的追求也一致。因為兩人有共同愛好和追求,所以能夠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促進,成就了一段美滿幸福的婚姻。 現代婚姻已經缺少那種精神氣質,很多人的婚姻都帶著物質,功利,快速,權衡的味道。很多人結婚是因為“年齡差不多了”“那個人對我挺好的”“對方家庭條件不錯”“我們門當戶對”,也有些說是因為愛,可是具體是愛對方什么,說不清,這些情況大多數是因為愛對方彌補了自己的情感缺失,一旦彌補不了,婚姻關系就會破滅。 以上婚姻不排除有幸福的可能,但不會是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