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廣西心理咨詢_用痛苦抵消痛苦 | 你為什么總在自我懲罰?

發(fā)表時間:2022-11-28 16:27作者:南寧心理咨詢中心來源:南寧心理咨詢中心
朋友在減肥,一起出門逛街時沒忍住喝了杯奶茶,滿足地吸干凈杯中最后一顆珍珠,轉而一臉懊悔地看著我,開始抱怨自己自制力不夠不該嘴饞。

眉頭皺了半晌,她終于咬咬牙,道:“接下來我要戒糖三天,懲罰一下自己才行。”說完心情似乎平復了許多,才終于又把注意力放在當下,可以安心享受難得的空閑時光。

在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會從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中學習到,做一些不該做、或沒有做那些應該做的事情時,可能會帶來某種后果,被稱為“懲罰”,如上課和鄰桌講話會被老師點名批評,放學不按時回家會被父母限制看電視的時間等。

久而久之,我們會內(nèi)化這些信息,生長出自我規(guī)范的能力,以避免出現(xiàn)令人不愉快的后果。

一些人會發(fā)展出自我懲罰的機制,來動員自己達成某個目標或應對某種情況——正如開篇的例子中正在減肥的我的朋友一樣:

懲罰自己戒糖三天不但可以讓她更好地在減肥過程中克制自己的行為,更重要的,這樣的決定可以讓她因喝了奶茶而產(chǎn)生的懊悔感即刻減輕,不再被自我責怨的情緒所困擾。

對很多人來說,自我懲罰看起來是一種有效的自我規(guī)范機制。但是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了解了許多來訪者有關自我懲罰的行為和經(jīng)歷,我不禁開始思考:所謂的自我懲罰,對我們來說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

對于這個問題我并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是”或“否”的答案。

事實是,自我懲罰囊括了一系列的行為——從簡單的因為沒有做完功課而縮短自己玩手機的時間,到嚴重的以尖銳的物體劃傷自己來試圖停止擁有某些想法或感受。

有一些自我懲罰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提升和完善自我,而另外一些則演變?yōu)橐环N對自身的攻擊,顯然對我們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有嚴重損傷。

在這篇文章里,我將會用更多的篇幅來討論后者,粗淺地談一談一個人可能如何在自我懲罰的行為中從對自我的提升演變?yōu)閷ψ陨淼膫Α?/span>

文章最后,我也會和大家一起探討停止不健康的自我懲罰行為的方法,并尋找更積極正向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方式來幫助我們完善自我。

圖片


01
什么是自我懲罰?

自我懲罰,如上述所說,是一種試圖提升自我掌控感或約束感的機制。

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我們對自身施加某種不快,以試圖避免一些可能讓自己更加不適的后果或感受。

換句話說,就是以預防或抵消某種痛苦為目的、對自己施加另一種痛苦的行為,就是自我懲罰。

自我懲罰擁有心理性懲罰和生理性懲罰兩種模式:

▍心理性懲罰

包括在內(nèi)心不斷地苛責甚至貶低自己,如“我為什么就不能再聰明點?”“我就是個廢物!”;或者是讓自己對過去發(fā)生的某件事情長久地抱有內(nèi)疚和悔恨的情緒;它可以表現(xiàn)為當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而不去求助;或者是反復地讓自己錯失成功的機會,因而持續(xù)被挫敗感折磨……


▍生理性懲罰

包括一系列對自身施加生理性不適的行為,可見的例子有因為中午吃了高熱量食品而決定不吃晚餐,過度健身以至于自己的身體受到損傷,實行不合理的節(jié)食計劃或者暴飲暴食,吸煙酗酒,割傷或燒傷自己,揪扯自己的頭發(fā),以頭撞墻,等等。


適度的自我懲罰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和成長。而不健康的自我懲罰則是一種自我傷害,它會讓我們攻擊自我,輕視自我,隔離自我,甚至拋棄自我。

它會讓我們難以感受到自身的優(yōu)勢或價值所在,從而無法完整地去和自己、和這個世界相處,無法更好地享受生活,也難以達成自我實現(xiàn)。

值得強調(diào)的是,任何一種對自身造成生理性損傷的行為都是不被提倡和應當被立刻停止的,無論你試圖利用它達成何種目的。
很多心理學家認為,任何形式的自我傷害背后其實都隱藏著某種心理疾病或情緒障礙,應當被嚴肅對待和認真處理。

所以,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或身邊的人有反復出現(xiàn)的自傷行為,請記得這個社會上有許多幫助資源可以尋求。

自傷行為的背后可能有各種復雜的原因,但它是有希望被治愈的。


02
為什么自我懲罰?

很多心理學家和哲學家認為,人類是趨于享樂的。

我們本能地避免可能會讓自己產(chǎn)生痛苦或不適的事物,盡管有的時候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借用一種痛苦來抵消另一種痛苦,尤其是當這種痛苦來自心理層面上時。

▍愧疚感或自責感
     
導致自我懲罰行為的一個常見原因是愧疚和自責感。

當我們感到自己的行為讓親人或朋友失望受傷,或者當我們沒有達成對自己設立的某個目標時,我們可能會試圖通過某種方式懲罰自己,以尋求對方或自己的諒解來消除內(nèi)心的愧疚和自責感。
     
愧疚或自責是會讓我們感到非常不適的情緒,有的時候為了避免感知到它們,我們甚至可能在它們產(chǎn)生之前就先進行自我懲罰。

這種情況在強迫癥患者的身上尤其容易見到。

我曾經(jīng)接觸過這樣一位來訪者,他有相當嚴重的強迫性思維和行為,當中一個癥狀為每看到他的母親,他都會不可控制地聯(lián)想她出事故慘死的景象。

這樣的畫面讓他極度內(nèi)疚和自責,以至于為了避免產(chǎn)生這樣的聯(lián)想,每次和他的母親相處,他都不得不用牙齒咬傷自己的舌頭,或者以頭撞墻,以疼痛來引導自己的注意力。他曾經(jīng)給我展示他的舌頭,上面布滿新痕舊傷,令人不忍卒視。

自我信仰和價值體系

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價值體系。它的存在很重要,引導著我們?nèi)ダ斫馊粘I磉叞l(fā)生的事情,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

我們常常會本能地去維護這個體系的平衡,以防自己一直以來對自我和外界的認知產(chǎn)生動搖或者坍塌,哪怕有的時候這樣做意味著自己要受到懲罰。

一個很常見的例子:我們的文化講究孩子應當孝順和尊敬父母,這在有些家庭往往會被理解為做子女的不忤逆父母的意愿,聽從父母的想法,不做可能會讓父母傷心的事情。

而很遺憾的是,隨著子女的成長和發(fā)展,子女注定要和自己的父母分離,成長為獨立的個體。

這就意味著我們遇事可能會有和父母不一樣的觀點和感受,有不同于父母的對自己的人生的規(guī)劃。

當與父母的不同想法意味著要讓父母生氣或傷心時,我們通常會陷入極為矛盾的情緒:一方面我們希望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這樣做又可能意味著要對父母“不孝”。

這個時候,我們的一些想法或行為和自己一直以來持有的信仰和價值觀有了出入,我們便有很大的幾率對“不孝于父母”的那一部分自我進行批判、攻擊、甚至懲罰。

另一種自我懲罰會在宗教信仰中體現(xiàn)。

你或許聽說過某些宗教徒有自我鞭笞的行為。當虔誠的教徒認為自己的行為有違宗教信仰時,會進行某種形式的自我懲罰向神贖罪。也有一些宗教認為懲罰是對靈魂的凈化或是對忠誠度的佐證,因此一個人或許會對自己施加痛苦,以升華自我或證明自己的虔誠。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我們的內(nèi)心相信自己所處的世界應當是公平的,并認為一個人做了錯事就應當受到懲罰時,那么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錯,也就有可能對自己進行懲罰。

這讓我想起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個例子。

上周的某天早上,我在蹲身換鞋的時候額頭不小心狠狠撞在了墻角,感受到劇痛的那一瞬間我內(nèi)心的第一反應是生氣地抱怨:“我做錯了什么上天要這樣懲罰我?”

直至數(shù)秒鐘后疼痛有所減輕,可以稍微冷靜下來反思,我才有些發(fā)笑地意識到自己內(nèi)心原來就存在著這樣一個公平的世界,那里惡有惡報善有善終,所以我才會在自己意外受傷的時候下意識地埋怨上蒼,認為只有自己做了錯事才應該經(jīng)受這樣的痛苦。

而當哪一天我真的認為自己做錯了什么,又是否會對自己進行懲罰呢?我想很有可能會的。但這樣的動力通常會發(fā)生在潛意識里,需要我不斷地進行自我覺察才更容易意識得到。

負面的自我認知

如前文提及,心理學中有一個說法是:人類普遍更熱衷于保持正向積極的感受,而傾向避免不適負面的感受。

但有時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一些人會通過某些行為來刻意維持甚至加劇自己的不快感,比如接連地看一些悲劇電影,或者反復聽一首令人心情低落的歌曲。

一項社會心理學的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當心情低落的時候,低自尊和低自信的人比起其他人更缺少動力去做一些事情來改善自己的心情(Wood et al., 2009)。

我們可以用自我驗證(self-verification)的理論來理解這個現(xiàn)象。

自我驗證理論提出,每個人內(nèi)心都對自我有一個認知(這個認知通常是基于過去自身與外界的互動經(jīng)歷所形成的),并且期望外界對待自己的方式與自我認知相符,哪怕當這個認知是負面的時候。

因此,在這項研究里,低自尊自信的人更缺乏動力去提升自己的心情,因為良好的感受與他們對自己負面的認知并不匹配,他們甚至可能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好的感受。

這或許也是為什么有一些人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讓自己錯失成功的機會,始終被一種不得志的挫敗感所困擾,因為他們內(nèi)心深處認為自己不配擁有成功或幸福,也不應該對自我感覺良好,體驗這些正面的感受反而會讓他們感到陌生和不適。

掌控感的缺失

人類是社交動物,一生都在尋求與外界的連接感,接納感,和認可感。可事實是,我們在社交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經(jīng)歷被拒絕和被否定。

有時我們會感到被信任的人背叛,有時我們會失去珍視的人或物,有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愛的人把自身的需求放在我們之前,有時我們會意識到自己的愿望或夢想并不總會被實現(xiàn)……

當經(jīng)歷這些生活中的傷痛時,我們會本能地產(chǎn)生一些沖動。

這種沖動或許會在內(nèi)部被體驗為憤怒或者不甘的情緒,動員我們?nèi)ハ蛲饨鐚で蟀参浚⒐膭钗覀儾扇⌒袆訉Σ粷M的現(xiàn)狀進行改變。

但是,如果我們在試圖做些什么的時候,卻反復地遭到周圍的忽視,打壓,或嘲諷;如果我們在尋求外界安慰的時候卻不斷地遭受孤立,攻擊,甚至虐待呢?

當把我們內(nèi)心的沖動導向外界,向外界求助、并試圖在外界創(chuàng)造改變不再是一個讓我們感到安全或有效的舉動,我們就有可能把這股沖動轉移向自己。

我們對自己的無力憤怒,因自己的“無能”不甘。我們開始對自己說:“我才是問題。我之所以遭到拒絕或失敗,是因為我不夠優(yōu)秀或強大。都是我的錯,所以我要怨的不是別人,而是我自己。”

因此,懲罰或攻擊自我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反映的其實是一種絕境中充滿痛苦的希望:為了能夠避免或減輕來自外界的打擊,我們?yōu)樽约旱脑庥稣业搅艘粋€可以讓我們更有掌控感的原因和解釋——錯全在自己。懲罰了自己,問題就有可能解決,痛苦才有可能消失。

我們相信萬事皆有因,會習慣性地為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尋找一個解釋,因為知識就是力量。

知道事情為什么會發(fā)生,可以讓我們對周圍的環(huán)境更有安全感和掌控感,而未知和迷茫則會讓我們煩擾,憂慮,和不安。

可是,有的時候?qū)Σ淮_定感的回避和逃離會促使我們歸錯因。

等我們意識到的時候,我們或許已經(jīng)習慣性地將生活中的不如意皆歸因于自我,在反復的自我懲罰中尋求那一份脆弱的掌控感。

“痛苦讓我強大”

人們也有可能通過自我懲罰來增加自我價值感和內(nèi)心的力量感。

當我們感到強烈的慚愧或羞恥感時,我們的自尊和自信會受到打擊,這個時候我們就有可能利用自我懲罰的方式來減輕這些感受,從而挽回內(nèi)心的價值感。

還有一些情況是:當我們內(nèi)心感到極為脆弱和無力時,對自己施加傷害可能會讓我們感到自己足夠堅強到可以忍受這些痛苦。

這或許是為什么當詢問一些來訪者拿利刃割傷自己的原因時,他們的回答往往是:這樣做會讓他們產(chǎn)生一種力量感,尤其是當他們回想起過去所經(jīng)歷的創(chuàng)傷時。

社交目的
     
有的時候,除了防御或抵消我們內(nèi)在的痛苦,自我懲罰也可能會影響我們在社交中與他人的關系。

當我們感到自己做錯一件事,或者讓某人失望傷心時,我們或許會通過主動對自己施加懲罰的方式來表達歉意。

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自我懲罰會讓對方看到我們的誠心,會幫助我們獲取對方的諒解,修補關系之間的裂痕。
也有些時候,人們會試圖通過自我懲罰來獲取關注,或者傷害和掌控他人。丈夫或許會通過酗酒來贏得妻子的關心,孩子或許會通過傷害自己來表達對父母的憤怒,母親或許會通過責怪自己來讓子女產(chǎn)生愧疚感,分手時一方或許會用自殺的威脅而試圖挽留另一方……

然而,反復且過度地在他人面前傷害自己有可能導致的結果是:我們對自己失去尊重和重視,他人對我們失去耐心甚至信任,反而對關系的穩(wěn)定有害無益。


03
如何停止不健康的自我懲罰?
或許你早已意識到,自我懲罰雖然是我們面對難題或痛苦的一種應對措施,但在很多情況下它并不能幫助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相反,我們可能會在對自我的苛責和傷害中感到愈發(fā)孤獨和無助。

我們與外界的關系,與自身的關系,以及內(nèi)心趨向自我實現(xiàn)的動力,都可能會被不斷的自我攻擊所吞噬。

我們可能會忘記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和追求的。我們可能會誤入歧途,做不明智的決定,甚至試圖通過酗酒、暴飲暴食等不健康的行為來逃離內(nèi)心的羞恥和挫敗感,然后再用這些為由來對自我進行新一輪的憤怒和譴責,深陷入自我懲罰的旋渦……

那么,我們該如何從這困境中解救自己呢?

1、首先,我們需要清楚自己通常在用什么樣的方式懲罰或傷害自己。

有的時候我們會有意識地去對自我進行懲罰。無論是因為喝了杯奶茶而決定斷糖三天,還是為了不讓自己感到愧疚而咬傷自己的舌頭,抑或是因為做錯了一件事而在內(nèi)心不停地指責或者貶低自己……

當我們有這些行為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意識到這么做是在懲罰自己。

而很多情況下的自我懲罰發(fā)生在自我的意識范圍之外,我們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的某些行為背后的動機其實是對自我的憤怒和不諒解,這些例子可能包括:

  • 在工作或?qū)W習中無限地拖延,以至于自己整日被焦慮和無能感所折磨;
  • 不斷錯失成功或晉升的機會;
  • 把自己的日程表塞滿,不斷消耗自己的精力,想要休息時內(nèi)心便立刻充滿不安或愧疚感;
  • 明知自己的親密關系充滿暴力和傷害,卻無法離開;
  • 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連自己都覺得很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 把真實的情感隱藏起來,以至于沒有人能夠真正地接近你、理解你;
  • 拒絕和別人配合,直至感到被所有人拋棄或孤立;  
  • 無法拒絕他人,不斷犧牲自己,直至被社交的壓力拖垮;
  • 當遇到困難時,拒絕向外界尋求幫助等等。

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和想法背后的動機進行探討和反思,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認識到自己是否有自我懲罰或傷害的傾向,以便更好地定位所需要的幫助資源。

2、其次,我們需要認識到:僅僅是告訴自己要停止自我傷害并開始愛惜自己,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要求我們不只是擁有意志力。

工作中我接觸過很多有自傷行為的來訪者,他們每一位都很清楚自己的行為是有害的。

當我向他們拋出心理咨詢中經(jīng)典的“魔法問題”:“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早上你從睡夢中醒來,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發(fā)生了改變:你的內(nèi)心充滿平靜、喜悅、和滿足感,你的腦中再沒有聲音指責你,批判你,內(nèi)心也再沒有沖動傷害你自己……你覺得那會怎樣?”

對此,他們的回答往往是:

“我不知道。”
“我想象不出來……那感覺很陌生。”
“那樣就不是我了。”

圖片

改善負面的自我認知,學會如何善待自己的確非常重要,可為什么即使明白這些我們也很難做到呢?

因為自我懲罰會變成一種習慣,甚至可能會成為我們自我認知的一部分。

試圖改變它會讓我們感到迷失、恐懼、和不安,可能會讓我們想起無數(shù)種為什么我們不能停止自我懲罰、不應該愛自己的原因,也將會帶起一些令人痛苦的想法或回憶。
如果說自我懲罰的目的是為了用一種痛苦防御或抵消另一種痛苦,那么當我們僅僅是告訴自己要停止這些行為,就等于是剝奪了自己一直以來賴以生存的防御機制。這會讓我們在痛苦面前毫無退路,是相當危險的。

因此,想要停止自我懲罰,往往需要我們鼓起勇氣探索一個新的方法來應對來自外界或內(nèi)心的痛苦。

如果感到獨自一人做這些工作很困難,我們可以嘗試通過尋求社交的安慰和支持來緩解內(nèi)心的痛苦,提升我們的安全感和掌控感。

通過和一個真誠的朋友或一名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建立一段安全的關系,我們將有機會去體驗和內(nèi)化被理解、被重視、被包容、和被安撫的感受,繼而便有希望發(fā)展出自我安撫、自我接納、自我尊重、和自我諒解的能力。

我們將有機會在這樣的關系里重建內(nèi)心的價值感和力量感,漸漸地,便有希望從自我懲罰的桎梏中解放自己,完整地去生活,完整地去愛。

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更好的生活,我們只是需要讓自己嘗試更多的可能。

文章及配圖源自網(wǎng)絡,版權屬于原作者



-END-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无圣光一区| 98视频精品全部国产| 日本内射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 日本精品3d动漫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久热爱精品视频线路一|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也|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凹凸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2021|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精品久久国产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