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對不起,媽媽,我也是第一次做女兒”發表時間:2021-04-07 15:06 01我始終認為,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雖然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給孩子,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由于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經驗不足,或者自身性格上所存在的缺陷,難免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一定的影響。 心理學家霍尼曾經提出過“基本焦慮”一說。在她的解釋中,基本焦慮往往是在童年時期產生的。 當孩子出生以后,如果父母的某些表現或者行為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從而造成基本罪惡的產生。 如果父母經常表現出這樣的做法,孩子在童年時期就容易產生基本敵意。 基本敵意與基本罪惡等的多重矛盾情感混雜在一起,就會讓孩子在童年時期產生基本焦慮的現象。 這種情緒的產生,難免會讓孩子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產生迷茫和顯性焦慮,如果不能及時做出糾正,甚至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 02曾經聽朋友講過她自己的故事。 在她小的時候,人們“重男輕女”的觀念還比較嚴重。 在她小時候的印象里,父母對她說過的最多的話就是“你要是個男孩子就好了”。 那時候,她也經常會想,如果自己是個男孩子就好了。 后來家里面有了弟弟。朋友更能感受到兩個人之間存在的不同。 父母在對待兩人的態度上,也有著明顯的差異。 最初她可以安慰自己,父母只是因為弟弟年紀小,所以才這樣,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差異卻始終存在。 尤其是母親,不管弟弟想要什么,都會給他他買。 而自己為了表現得更懂事一些,從來不會向父母提要求。 父母的差別對待太過明顯,以至于自己從來不會提出自己受過的委屈。 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 父母的觀念對自己影響很大,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很容易就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長大后,這種情形依然沒有改變,在和別人的相處中,自己也經常會不自覺地變得卑微和低人一等。 偶爾會為這種情況難過,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做出改變。 后來朋友在別人的幫助下逐漸改變了這種性格,但是這種長達十幾年的影響并不會那么輕易就消失。 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經驗,可是也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做女兒,也沒有那么多經驗。 父母的差別對待,或許在他們自己眼里是合理的,但是對于孩子來講,卻可能會被其影響一生。 朋友在家庭中就受到了這種差別對待的影響,以至于在后來的許多年里都沒有辦法改變自己討好型的性格。 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也會猶豫不決,不敢一個人做決定。 雖然后來朋友改變了,但是她所付出的努力也是不可復制的。 她的這種基本焦慮的產生就完全是受到了父母差別對待的影響。 03人們往往習慣將焦慮分成兩種,一種就是普通人常有的顯性交流,另一種就是上面提到的基本焦慮。 顯性焦慮其實很好理解,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很多人都會感到壓力很大,隨之產生焦慮,嚴重者或許會發生失眠或者脫發等癥狀。 然而相比較來說,另一種焦慮的影響似乎更大,它給人造成的影響有時候會是終生性的。 但是不管是哪一種焦慮,我們都應該去嘗試做出改變,來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對于顯性焦慮來講,我們要學著給自己減少壓力和不必要的麻煩。 雖然每個人都有追求,但是不應該把目標放得過大,從而使自己陷入一種前進和踟躕不前的矛盾情緒中。 顯性焦慮往往是后天形成的,當我們面對很多事情,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或者對未知的事情感到迷茫時,都可能產生焦慮的情緒。 所以在面對顯性焦慮的時候,我們可以盡量地放松自己的心情,減少個人壓力,制定切實的目標,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不給自己留下遺憾。 而對于基本焦慮來講,這往往是童年時期的影響所造成的。 如果想要改變這種焦慮,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個人的想法,以及與自己的童年和解來達到目的。 其實當我們長大以后,可以和父母討論一下童年時所發生的事情,當雙方都把這件事情講清楚,說明白,當初的誤會或者矛盾也就能在這個過程中化解了。 基本焦慮到最終矛盾點還是定位于童年時期,孩子的個人感受與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所存在的問題。 父母的一些做法是不可改變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意識到正誤從而做出正確的改變,所以這種基本焦慮是可以減輕的。 04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自己原生家庭所存在的問題,自己所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有多重。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有任何問題都歸咎于原生家庭。 在很多事情上,原生家庭的影響只能算是一個導火索,當我們的性格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時,我們個人的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 所以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問題時,首先應該做的是改變自己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原生家庭和解,不要把過多的情緒埋怨在其他事情上面。 我們并不能否認原生家庭的影響,但也不應該一昧地把所有責任都歸結于它。 拿基本焦慮來講,基本焦慮的產生的確是由于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所造成的,但是如果想要改變,那還是需要我們自己付出努力,并不能依賴于父母的改變來達到我們個人的改變。 在這件事情上,我們也沒有什么理由去埋怨父母的一些行為,因為父母本身在這件事上,并不能夠清楚地認知到自己所存在的問題,所以如果具有這種基本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自己的改變,來達到這種焦慮的消除。 畢竟,這種焦慮與我們而言,是有害而無利的。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