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顛覆的親子關系 | 我不想背著父母前行

發表時間:2021-04-07 15:02


01

顛覆的親子關系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顛覆的親子關系。

在綜藝《媽媽是超人》某一期中,上演了極具代表性的親子關系顛覆的一幕:

董潔和兒子頂頂在吃飯的過程中,突然有一個好看的小朋友吸引了頂頂的注意力,原本與媽媽處于交流狀態的頂頂轉過頭去和小朋友講話。

此刻的董潔,不是看兒子與別的小朋友的互動,而是在喊了很多聲頂頂之后,選擇憋著怒火說:你現在可以管管我了么?并不斷向頂頂表示自己很傷心,甚至真的哭了起來。

頂頂看到媽媽哭泣,只能一遍遍的向媽媽強調:

“媽媽我回來了”
“媽媽你別哭了,不要傷心流眼淚了”
看到這里,這顛覆的親子關系讓我感到窒息。媽媽讓小朋友身處壓抑、自責與照顧大人情緒的環境之中,而孩子真的去背負了照顧媽媽的責任,卻失去屬于自己的情緒與生活。
雖情況不盡相同,但我也仿佛看到了曾經處于這種關系的自己。
媽媽一直身體不是特別好,且在更年期等多重影響下有嚴重失眠和輕度抑郁傾向。由于年齡差距比較大,媽媽比較脆弱的時候,我也僅僅處于高中-大學階段。
原本處于高中階段應該沖刺學習的我,不僅日日看著媽媽辛苦和不舒服,也要天天聽媽媽講述她的痛苦和不幸,其中包括婚姻、病痛、經濟以及情緒。在日常的生活中,她會向我仔細的訴說:

“媽媽從小身體就不好,所以才沒有好好讀完高中,找了你爸爸這種人,這輩子這么辛苦”
“媽媽能依靠的只有你了,你要好好學習,以后好好掙錢”
“媽媽真的過得很辛苦,整晚的睡不著,吃了藥像是被人施了法一樣”
……

媽媽事無巨細的向我講述她的困惑,而我在日間的積累下,自然而然的承擔起“照顧”媽媽的責任。我心底覺得,媽媽就是需要我來照顧,她的生活必須由我來承擔。上了大學后,我的“責任心”更加嚴重,她失眠我也跟著整宿睡不著,她焦慮我一遍遍的安慰,在電話另一端偷偷抹眼淚。
這種情況從高中到本科持續了大約7年的時間,我并未覺得有什么不妥,直到自己接觸心理學,發現原來我成為了一個“照顧”他人的上癮者,常常認為自己是有完全不同兩種性格,而且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樂。
也是后來才清楚,董潔與頂頂、媽媽與我的情況屬于的親子角色互換,并且有專業的說法,叫做“親子職能反轉”(Parentification)。


02

被顛覆的親子關系所改變的人生


“親子職能反轉”所描述的情況就是,父母可以作為較弱勢的一方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焦慮與不安,比如訴苦、哭泣、發脾氣等,而孩子作為較堅強的一方去消化父母的情緒或困難。
在這種顛覆的親子關系中,本身就未成熟的孩子便會形成一系列的問題。
Ⅰ.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

父母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痛苦,孩子可能會將完成要求或者拯救父母作為自己最重要的目標,從而忘記自己的生活。

在這種親子關系當中,父母不斷地向孩子傳遞自己的情緒,而孩子則會將這種情緒完全放在自己的身上,并試圖理解父母,或通過與父母同感來達到為其分憂的目標,但卻日漸忘記自己真實的情緒和感受

在父母急切需要安慰時,孩子會營造出一個堅強或善解人意過能夠解決事情的形象,從而達到安慰或拯救父母的這一目的,在這過程中孩子會將自己變成一個父母理想狀態中的樣子,從而形成了一個“假自我”。

以我本人為例,在長期安慰媽媽的過程當中,我不斷的壓抑自己的情緒,當媽媽處于焦慮,痛苦的狀態當中,我就積極地營造出一個活潑向上的形象,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從而讓她覺得有所依靠。

但其實內心的我又小又脆弱,在與同學的關系當中十分的害怕受到傷害,是個悲觀主義者。但長期營造的形象讓身邊的人和我自己都誤以為自己是一個積極勇敢的人。

Ⅱ.更易成為付出型人格

在這種親子關系當中,從小承擔起照顧父母責任的孩子會更容易形成付出型人格。

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當中,會比較在意別人情緒的表達以及環境的變化,讓自己成為一個照顧所有人的人。

但這種情況下形成的付出型人格往往是十分在意付出后的結果,且若未盡到付出的責任,便會敏感、懷疑,陷入不斷次推測他人情緒變化中的漩渦。

Ⅲ.更易產生抑郁、焦慮等問題

父母向孩子所傳遞的問題往往是大于他們本年齡段所能承受的。

當父母將自己的困難與情緒全部表達給孩子時,孩子一般會產生的想法就是:

我一定要盡力解決好問題,守護他們就是我的責任

但實際以他的解決能力卻無法的完成這些任務,那在自己無法拯救父母的情況下,會日漸形成我不行,我不可以的想法,從而更容易焦慮并且不自信,認為自己沒有解決事情的能力。

03

如何改變被顛覆的生活?


Ⅰ.正視自己的感受,找尋真我

走出這種錯位的關系,找到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正視自己的感受,尋找真我,并愛真我。

以前向你傳達情緒的是父母,但如果持續去理解別人的感受,那未來向你傳達情緒的就是你的愛人,你的朋友,或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所以你要讓自己住進自己的心里。

在一次次試圖去理解父母的情緒過程當中,你可能早已忘記自己的真實感受。那從今天開始,請去理解自己的想法,此時我是快樂的,或是無助的,或者是痛苦的,都要去真實的感受。而在尋找自我真實的過程當中,要不斷地接受自己的真實狀態。

正視自己的情緒吧,只有你自己去關愛自己,去好好的照顧自己,才會讓真實的你好好長大。

Ⅱ.嘗試向父母求助,進行角色轉換

有一部分的人角色互換并不是非可逆的,比如父母已長期處在一個比較困苦的環境當中,她生活中會不斷地向身邊每一個人求助,而你就不自覺地承擔起了這種任務。

所以如果你已經察覺到了這種情況,也可以嘗試向父母求助,進行角色的再次交換

學會向父母示弱,去相信他們的承受能力。比如媽媽處于一個比較脆弱的狀態,而你卻總是害怕將自己的困難告訴她,認為以她的心理狀態或生活狀態已無法承受更大的痛苦。

此時你可以給予她一定的信心,將自己的困擾告訴她一部分,如果你發現她也能很好的來幫你消化情緒、解決困難,或是你的困難并不能打倒她,那你也要去相信她的能力。

這意味著你也可以作為寶寶向他們求助,父母也可以作為你堅強的后盾,而并不是只有你孤軍奮戰。

Ⅲ.與無法放下的責任做隔離

如果你已經有了比較嚴重的情況,已經感受到無法承受的壓力,或是沒有辦法直面現在的生活,那隔離也是有必要的。

隔離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在生理的隔離。當你看到父母看到就會產生驚恐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時??梢耘c父母適當的進行隔離,暫時不與他們見面,不去面對他們生活當中的困境,從而來調整自己的狀態。

第二部分就是心理隔離。不斷的進行自我暗示,告訴自己這不是你的責任,也不是你的義務,同樣更不是你該背負的困苦。將他們所傳遞給你的情緒和痛苦分離出去,做到正視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始終背負著他們一起前進。




在生活當中,可能由于父母的心理不成熟或心理邊界模糊等一系列原因,會將自己壓力或目標轉移給孩子。當你已經發現自己處于這種角色互換的狀態時,勇敢的走出這種境地吧。

從現在起重新梳理親子關系,正視自己的感受,更愛自己

及時的察覺自己的心理狀態或生活狀態,有必要時也要尋找醫生的幫助。

相信自己,我們都可以擁抱更好的未來!


- The End -


最新国产精品自拍|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漫画| 老司机免费午夜精品视频|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久久国产精品范冰啊|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 国产高清精品入口91|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2021精品国产品免费观看|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91精品新入口| 精品调教CHINESEGAY| www.亚洲精品.com|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爽 | 国产精品jizz观看|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国产亚洲精品91| 182tv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2021最新久久久视精品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