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一個自卑心強烈且有人際關系的障礙的中學生成功案例發表時間:2016-05-09 14:42 心翔心理咨詢林曉義老師成功案例分享 一、基本情況: 姓名:黃同學 性別:男 年齡:13歲 家庭成員:父親母親 黃同學 父母工作:銀行 成績:中下 性格:寡言少語,自我評價過低,人際關系的障礙。 二、背景資料: 黃同學在小學二年級時出于好奇偷了一塊電子手表,之后受到母親的打罵,他認識到了錯誤并 進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黃同學的母親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黃同學稍有不對,就拿這件事來 諷刺他,還在左鄰右舍前令他難堪。因此,黃同學害怕母親,在心里有些恨媽媽,但從不頂撞 ,因為黃同學不想媽媽讓傷心。在家的言行舉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對就會遭到白眼和辱罵 。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還覺得在家里,母親并不愛他,他對這個家充滿了厭倦,認為自己 是這個家庭中多余的一員。因此,他無時無刻不想逃離這個家。黃同學對家庭的害怕影響了他 在學校的正常生活,盡管換了環境,可他內心還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礙。 三、案例分析 黃同學由于被母親打罵而討厭回家,這是從一般的眼光來看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黃同學 所表現出來的厭家,害怕同學的談論,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強的人,對自己的評 價過低,辦事缺乏信心,處處感到不如別人,悲觀失望甚至對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務 ,也往往會因自嘆無能而輕易放棄。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較復雜,既有個人生理、心理上的原 因,也有家庭、學校和社會因素的影響。母親的責罵與毒打、同學的嘲笑、鄰居說長論短,都 增加了黃同學的心理壓力,誘發自卑心理。黃同學總以為處處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黃同學 母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幾年來,黃同學的自尊屢受挫折,因羞恥感和屈辱感地不斷加強 ,導致自我否定意識的形成與發展,表現為消極的自我評價。隨著消極的自我暗示不斷出現, 智能水平逐漸下降,逐漸形成逃避現實、離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謹小慎微、容忍退讓的懦弱性 格。 四、干預措施與輔導過程 為了幫助黃同學面對現實,改變對自己所犯錯誤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 同學們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樹健 康、科學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我與王同學進行了長期的交流,取得了黃同學的信任 ,并實施了以下輔導方案: 在整個輔導過程中,共分四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解決的是黃同學對“偷竊事件”的認知,建立他對我的信任感。這一步花了一個星期 。在與黃同學的交談過程中,黃同學大多數面帶微笑的,但這個笑不是發自內心的。因為,在 說到家時,他就顯得很失落、很無助,笑的也很牽強。我沒有因為他曾偷過手表而瞧不起,貶 低他。我給予了他贊賞的目光,感謝他對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為他在我這里受到了應 有的尊重和關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動和他打招呼,鼓勵他與父母多溝通,減少誤會。 第二階段是處理黃同學與母的關系,這一問題在六星期后得到解決。為幫助黃同學改變對事件 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陰影,我對黃同學的家人進行家庭系統咨詢。 了解到我黃同學心中最可親可敬的長輩是他的外婆,在通過和他外婆的溝通交流中了解到 黃同學在她們眼中是個活潑、開朗、懂事的孩子,而現在變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黃同學心 中最可親可敬的長輩,他愛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會感到自己是個 快樂的孩子,可又怕媽媽會阻止他,會罵他,內心非常痛苦和矛盾。為此,我在和黃同學的外 婆溝通中強調一定讓他們進一步了解王同學的想法,并適當地給他以鼓勵和支持。親情的呼喚 是無法替代的。在對黃同學家人的溝通中我也了解到黃同學的母親確實如黃同學所述,在黃同 學面前老是揭他的傷疤。事情都過去好幾年了,作為黃同學的母親卻仍將此事時刻掛在嘴邊。 我想要解決黃同學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是讓他感到在母親的眼中,他還是受母疼愛的孩子。 于是,我又對黃同學的母親進行了一下咨詢。黃同學的母親說他不愛玩,較深沉,老喜歡獨自 一人。言談之中流露出一點失意。我與他們談了黃同學在家的感受,也談了他的自卑心理以及 他們平時責罵對他的傷害,還與他們談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渴望受到尊重,極要面子。因此 ,對小孩的批評要有理有據,否則極容易自暴自棄或造成不健康的心理。黃同學母說他們不知 道黃同學有這些想法,有時在鄰居面前也罵他,可能是因為是男孩不要緊,太不顧及他的感受 。他們保證以后不再拿舊事來傷害黃同學的自尊心。他們說他們是愛黃同學的。這樣,通過系 統的家庭咨詢,得到了黃同學母及其家人的積極配合,使黃同學又有了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