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大林老師答疑:10歲就開始叛逆,孩子青春期前的情緒問題該如何引導?發表時間:2021-01-25 17:36
通常來說,真正的青春期是從12歲開始,然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觀察,孩子們從10歲左右開始出現了和以前不一樣的情緒行為表現,情緒波動比較大,叛逆心強,易激惹,極端語言比較多。孩子在邁入青春期前的階段,其實也是自我開始成長的階段,雖然還沒正式跨入青春期,但孩子也切實存在著一些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讓家長覺得難以理解。所以這個時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如果過渡好了,那么孩子后面進入青春期也會順利很多。對于這一方面家長們還是有很多困惑的,也進行了一些提問。
大林老師,您好,我家孩子是男孩,12歲馬上要上初中了,現在有些厭學,對其他很多事物也不感興趣,容易心煩,我們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呢?大林老師回答:孩子馬上上初中了,是一個挺關鍵的時期。首先是需要幫孩子分析一下煩躁的點,比如說孩子是不是學習方面的問題,要小升初了,孩子對于要上的中學有沒有什么自己的觀點呢?滿意還是不滿意,還是覺得有壓力呢?比如說有的孩子對自己期望很高,想去重點的中學,但是重點中學分數又很高,孩子壓力很大,這是一方面。另外在同伴交往的問題上,孩子是否存在難以融入的情況?有沒有合得來的朋友?在學校是否總是孤單一人?再有一個就是親子關系的壓力,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溝通能力都比較強了,所以家長可以去跟孩子心平氣和的聊聊,減少命令式溝通。家長還是需要去跟孩子一起聊聊,針對事先分析的這幾個方面試探性的問問孩子,再有孩子的厭學,其實還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比如跟之前的積累是有關系的,孩子前邊的學習積累還是挺關鍵的,前面沒有鋪墊好,到后面青春期厭學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我把10歲左右的孩子出現的這種青春期前的情緒行為上的波動,稱之為10歲現象,這個現象其實是給家長提個醒,孩子他的潛臺詞是說什么?其實孩子是說我現在長大一些了,你們得好好尊重我,他的第二個潛臺詞是我經常心情不好,我渴望被理解,你們約束太多了,我希望放松一點。我們有的孩子需要專業的老師去幫助他,有的話孩子可能跟家長說,但跟外人說不了,有的話他需要跟心理老師說,但是跟父母說不出來,所以這些情況還得需要家長和老師互相配合,來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大林老師您好,孩子剛上一年級,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碰到自己不開心的事會控制不了情緒,抓自己的臉。情緒不是很好,愛打人,受批評了就要沖出教室,損壞墻布。而且午睡睡不了,集體活動參與度也不高,奶奶批評了他就會打奶奶,有說過自殺。比較易怒也容易沮喪,一受批評不如意就會發怒。孩子情緒挺暴躁的,不知道該怎么幫助孩子?大林老師回答:總體看來孩子有這種關于死亡的話題和語言,那么孩子的狀態還是比較消極的,另外孩子存在一些攻擊行為,家長還是要警惕的,不要以為孩子年齡小,就不當回事。像攻擊別人、打爸爸媽媽、打爺爺奶奶這樣的事,其實是需要杜絕的,杜絕的年齡越小越好。孩子除了抑郁情緒肯定還很焦慮,現在其實很多孩子會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兒童抑郁的表現,或許是短暫的抑郁的情緒。比如說孩子年紀小,他這段時間打人又罵人,又說絕望的話,但過一會他看到好玩的玩具,他又高興起來了。那么孩子的情緒還不是那么抑郁,或者還是處于一個波動的情況。抑郁癥和抑郁情緒怎么區分呢,抑郁情緒持續的時間較短,比如說一年級的孩子發脾氣、說極端話,可能也就持續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之后就高高興興的去玩了,他持續時間是短的。一般來說抑郁情緒持續時間隨著年齡增加,它持續的時間可能會越來越長,能夠調動他積極情緒的事情也越來越少了,所以就是10歲往后的孩子更容易患兒童期的抑郁癥。而抑郁癥孩子抑郁情緒持續的時間會更長,如果一天當中大部分時間心情都不好,思想觀念上也帶有絕望的色彩,經常說自我否定的語言,連食欲也下降了。有的比較明顯的抑郁癥的孩子,身體上瘦成皮包骨了,因為食欲下降嚴重,所以生理上也會有一些變化。那么我們去調整孩子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把情緒疏導好了之后,發現孩子表達能力還是不錯的,而且情緒好了,沒那么抑郁了,他的攻擊行為也就少了。作為家長,在這個階段要減少指責,也盡量先降低一點對孩子的要求。必要的時候一定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大林老師您好,我家孩子今年9歲了,總是負面情緒特別多,老鬧情緒,在家也很鬧騰,有點抽動癥,抽動癥有三年了該怎么辦呢?大林老師回答:抽動癥孩子一般情緒問題都是比較嚴重的,尤其是像孩子抽動癥,如果已經有三年了的話,孩子的情緒問題咱們家長必須得關注起來。而且家長也提到他也能感受到孩子當前負面情緒特別多,情緒也很不穩定,那么重點就是幫助孩子去疏導這種負面情緒,然后進一步提高孩子調節負面情緒的能力,所以還是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尋求專業的疏導和幫助,另外注意不要讓孩子看恐怖類型的影視劇,避免過度勞累等。
01 一、保持冷靜。當孩子的情緒開始激動的時候,家長不要去跟孩子硬掰道理,或者是氣急敗壞的訓斥孩子。這個時候要做的是耐心地等待,跟孩子爭辯爭吵反而易使孩子情緒更加激動,不利于孩子心情的平復。這就要求家長懂得運用情緒管理的方法,學會自我情緒管理。02 二、保持家庭和諧。父母的夫妻關系對孩子的情緒影響意義重大。夫妻關系糟糕的家庭,孩子的脾氣易越來越暴躁,可能還會有摔東西的情況發生。父母的爭吵可能從而轉向對孩子的指責,尤其是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孩子情緒及時有效的疏導。03 三、尋求專業幫助。很多家長可能對專業上的幫助還不是很理解,尤其是父親們,在我們幫助兒童解決困擾的過程當中受到阻撓最多的就是父親。父親們往往覺得自己孩子的問題沒有那么嚴重,等孩子長大就好了。其實,不管是心理疏導還是干預訓練,并不是孩子達到非常嚴重的時候才進行治療或干預,那個時候就已經是比較困難了。盡早的做一些情緒上的準備,幫助孩子做一些心理上的建設,能夠讓孩子盡量避免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障礙。孩子一旦患上情緒障礙,他自己本身也是非常痛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