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婚外墜入情網,“廊橋遺夢”般的愛情,是真愛嗎?發表時間:2020-10-13 12:13 1. 婚外墜入情網的困惑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最近很苦惱,因為工作關系,她認識了一位成熟知性的中年男性。相處過程中發現兩人的成長經歷極其相似,有很多共同話題,于是時常一起談天說地,不料日久生情,墜入情網。 可是男已婚,女已嫁,兩人都克制著各自的感情,僅僅保持精神上的交流。“遇見他之后重新感受到了愛情的滋味,不自覺墜入情網,這是真愛嗎?值不值得為此放棄婚姻?”她帶著這個困擾來尋求開導。 其實,有關墜入情網和真愛的差別,美國心理醫生M·斯科特·派克早在《少有人走的路》里面就有過詳細的解答。斯科特認為關于“真愛”,人們存在很大的誤解,最常見的就是把男女戀愛,尤其是把墜入情網當成是真愛,其實墜入情網只是一種主觀愿望罷了。 2. 心理的自我界限 要了解墜入情網的本質,必須認識心理學上所謂的“自我界限”: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際關系中,個體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利范圍。 從心理發展上看,一個人的自我界限從出生開始逐漸形成。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也就是與重要他人(往往是母親)在心理上分離的過程。分得越開,也就意味著成長的越好。 遺憾的是,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與母親一部分分開,另一部分還在一起的狀況,這是一種不安全的成長。處于這種狀況的人,他的自我與重要他人之間的界限是不清楚的。 這種界限不清楚的狀況會投射到他的所有人際關系中。一方面,他會過多地在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過分的渴望他人了解自己,并過度的依賴他人;另一方面,他會過多的想了解別人的內心世界,以便獲得與別人融為一體的感覺。 3. 婚內孤獨產生渴望 永遠活在“自我界限”中,只會給人帶來孤獨,而孤獨是人性所恐懼和回避的。每個人對愛都有強烈的渴望,希望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深層次聯結。 而在長期的婚姻關系里,不少人尤其是女性都容易體驗到孤獨:夫妻之間,雖然沒有大的爭吵和矛盾,但是在一起的時候越來越無話可說,明明在一起,內心卻經常感到孤獨,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 偏偏女性又是一個情感需求豐富的生物,當被尊重、被體貼、被傾聽、被關愛的情感需求,一次次落空,她們會奮力求生,向外尋求感情的滿足,求得真正的自己被看到和珍惜。 而一個人一旦感受到被看到、被接納,很容易墜入情網,因為墜入情網即意味著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潰,感覺自己與他人融為一體,又體會到了小時候無所不能的感覺,所以興奮不已,很容易讓人產生遇到真愛的錯覺。 4. 墜入情網的本質 可是斯科特用他的研究指出:這種墜入情網的“愛”不會持續太久,不管愛的對象是誰,早晚我們都會從情網的羈絆中“爬出”。誠然,這不意味著我們不再愛對方,不再愛與我們墜入情網的人,可令人頭暈目眩的戀情,終歸有一天會徹底消失,這就如鮮艷的花朵,勢必要枯萎凋零。 因為墜入情網實質上是自我界限的暫時崩潰,是短暫的滿足。等到冷靜下來,發現彼此的問題,才明白彼此的界限并沒有融為一體,各自的自我界限又再次合攏。 墜入情網與真愛有著本質的差別,如斯科特所說,愛是不斷拓寬自我界限、完善自我的意愿,自我完善,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墜入情網卻可能無需氣力。當墜入情網的經歷終結,美好時光歸于結束,自我界限必然恢復原狀,你感受到的只是失落和幻滅,而心靈絕不會因此成長。 那人為何會產生墜入情網的感覺呢?這其實是人類內在性的需求和外在性的刺激所產生的典型生理和心理的反應,意義在于增加人類生殖機會,促進物種繁衍和生存。 也就是說,墜入情網是人類基因對于人類理性的征服,使我們心甘情愿地落入婚姻“陷阱”。倘非原始基因在起作用,不知有多少戀人或者配偶(包括幸福的人和不幸福的人)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就會因想到婚后要面對的現實,而感到張皇失措,只想落荒而逃! 6. 與伴侶溝通無果,如何化解? 朋友問,要是另一半不肯給予真正的陪伴,始終忙于自己的工作事業,以一種“抱得起磚就陪不了你”的姿態拒絕妻子的情感需求,那該怎么辦? 這種問題其實涉及婚姻道德和個人生命道德的博弈,是一個極其個性化的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要結合每對夫妻的婚姻關系去考慮。 如果伴侶開明,你可以選擇和伴侶訂立良好的婚姻契約,在邊界之上對外尋求滿足情感需求的自由空間。你也可以把充沛的情感需要轉移到孩子身上(但別把孩子培養成媽寶男),或轉移到你的工作事業上。 另外,一個總需要他人來滿足自我情感需求的人,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Ta的人格不完善。如心理學家弗洛姆所說,真正的愛是給予而不是索求,真愛只出現在兩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之間,是一種各自獨立而又融合的狀態。你不妨試著完善自我的心智,先追求人格和心靈的成長,再去追求真愛。 或許到時候,你會意外發現,婚姻里的那位才是你的真愛。不管你怎么選擇,最關鍵的是你能為自己的選擇做好承擔后果的準備,讓自己心安,也讓關系里的另一位心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