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wù) 平 臺

壓抑憤怒,那不叫“處理情緒”

發(fā)表時間:2020-10-13 11:30

關(guān)于情緒,其實我們懂得很少。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自己憤怒、難過、委屈、羞辱

然后,我們簡單地以為,

就是面前這個對象,說的某句話,做的某件事,某個表達和態(tài)度,帶給自己的糟糕感受,

接著我們再“合理化”地找一個理由,將之歸咎于——

“他是個渣男”,

“她不夠愛我,總是自我中心”

“這個人就是個混蛋”

“他就是想控制我,奴役我!”

“她瞧不起我,輕視我”

“他從未看見過我”

……

但其實,這一切都不是完全的真相


情緒,在意識的下面,

它發(fā)生的原因,并不像我們的意識,以為的那樣。


情緒,很多時候,是被你的回憶和創(chuàng)傷勾起,

而你的那么多憤怒、難過或者屈辱,只是在重復(fù)著你的過往。


01


今天,你有沒有被激活創(chuàng)傷的時刻呢?

先不要輕易回答“沒有”。

我們的情緒體驗,或者說我們的感受,

有時候非常強烈,強烈到自己好像都被情緒淹沒了,


  • 有人會因為一句話,氣得渾身發(fā)抖、

  • 有人會因為別人的一個判斷,拼命反駁好像說服不了對方就完全接受不了,

  • 有人會因為人家的一個眼神,就覺得自己被傷害了,低落到了塵埃里,覺得自己糟糕透頂。

不是,這個人太過敏感,或者太作,

更不是那頂經(jīng)常被拿來扣上的帽子,“你想太多了吧”。

其實是因為我們在一個情境里被激活了內(nèi)心深處的記憶,被激活了埋在潛意識里面的創(chuàng)傷。

當(dāng)這個部分被激活了之后,

我們在那一刻體驗到的情緒,

其實并不單單是那個事件或者那個人,一句話或者一個表情帶給我們的情緒。


在這個情緒當(dāng)中,

如果說事件本身帶給我們的情緒是30%的話,

有可能因為我們自己的創(chuàng)傷體驗被激活,這個情緒可能會變成100%,甚至200%,變成情緒爆表。


因為——

你體驗到的不僅僅是這件事情導(dǎo)致你自己產(chǎn)生的情緒,

還疊加了,創(chuàng)傷情境被激活后,

你在當(dāng)年那個創(chuàng)傷里,產(chǎn)生的極端情緒。



說一個故事,其實這個場景是很常見的,在很多人的家庭里都會有。

一個媽媽,一個女孩子,還有這個孩子的外婆,她們?nèi)齻€當(dāng)時都在家。

這兩天天氣變得很冷,孩子的外婆堅持要給孩子穿上一件羽絨服,再讓孩子出門,

孩子不愿意穿,就和外婆發(fā)生了爭執(zhí)。

爭執(zhí)中,媽媽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

她跟外婆,也就是跟自己的媽媽說,“既然她不想穿,你就不要讓她穿了!怎么非要管她!”

媽媽的語氣是比較激烈的,

外婆也語氣強硬地回應(yīng),“你看看天氣這么冷,如果她不穿這件羽絨服出門,她待會回來一定會感冒!感冒就很可能會發(fā)燒,又很可能變成肺炎!現(xiàn)在流感那么多……”

媽媽一把扯過衣服說,“我說不給她穿就不給她穿了!我是她媽還是你是她媽!”

外婆,聽到女兒這樣的語氣,也生氣地說,“你怎么這樣跟自己媽媽說話,我?guī)资畾q的人了,我不是為孩子好嗎?我難道要害她?你懂不懂尊老啊?!”

如果不去急著評判這位媽媽如何不尊重老人,

如何對外婆說話不夠克制,

如何情緒失控表達過于激烈的話,


我們會看到,此刻的這位媽媽很憤怒,


其實,她之所以會這樣強烈激動地回應(yīng)“不要給我的孩子加外套”這件事情,

是因為,在這件事情之中,她有很多很多憤怒的情緒。

如果不是評判,而是觀察,

一個問題就會浮出水面——為什么,她會有這么多憤怒的情緒呢?

如果,你是這個媽媽的咨詢師,如果你沒有去評判她而是接納她的憤怒,

那么當(dāng)你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

這個憤怒的媽媽也許會告訴你,

“我想起了我小時候就經(jīng)常感冒,小時候我經(jīng)常被自己的媽媽,也就是我孩子的外婆,裹得像一個粽子一樣的,才能在冬天出門。”


“那個時候,你還記得你的情緒嗎?你有什么感受?”


“我很憤怒!我不能為自己穿什么做主。”

這是一個對于咨詢情境的模擬,但是,這樣的情境的確常常出現(xiàn)在咨詢里。

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有一個覺察的話,就會理解到,

媽媽的憤怒,并不是真的因為外婆一定要讓外孫穿上一件羽絨服出門,

也并不是全然因為孩子不愿意,外婆又再一次堅持了她自己的意見,


實際上,媽媽的憤怒如此大,是因為——此刻在媽媽的心里升騰出來的這種憤怒,

其實是媽媽兒時的憤怒,在她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她沒有辦法去反抗,一定要她穿上羽絨服的母親。


故事很可能是這樣的,

她有一個焦慮的母親,假如兒時的她不穿羽絨服出門去玩,

她母親的情緒可能會失控,她的母親非常焦慮,她害怕孩子出門著涼感冒,引發(fā)任何糟糕失控的結(jié)果,比如發(fā)燒或者肺炎,

如果自己的孩子身體出現(xiàn)問題,也就意味著“我不是一個好媽媽”。

所以,孩子自己的意愿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聽媽媽的話,這樣媽媽才能不焦慮。”

無數(shù)次地,這個小女孩都為了母親的情緒,而被扼殺了自己的愿望。

她必須完全活在,母親的掌控之中,母親才會覺得平靜。

時光倒回三十年前,沒有人幫這個小女孩說話,小女孩是孤立無援的,她的自我的意愿喊出來沒有人聽見,也沒有人主張,

她也許也說過,“我不要穿這件羽絨服出門,因為我沒有那么冷,”或者,甚至她在三十年前根本就不敢說,不。

她的自我,在焦慮的要控制一切的母親面前,是被無視的,剝奪的。

如果我們?nèi)ス睬槿昵暗男∨ⅲ?/span>

你說,她憤不憤怒?


而那種被剝奪了自我的感覺,

究竟有多可怕,

她又多么不想再度體驗。


02


所以,她看到外婆叫孩子穿衣服就如此憤怒,克制不住地對自己的母親大吼,

對一件小事如此地在意,

是因為,她再一次進入了和兒時類似的情境里,

這個相似的情境,激活了她深埋心底的記憶,和潛意識的創(chuàng)傷

那種強烈的難受的體驗,再度襲來。


兒時,你無法憤怒地吶喊出“不要”,但是現(xiàn)在,你可以了。


于是,她借著孩子的這個現(xiàn)實的故事,終于吶喊出了自己兒時對母親控制的憤怒。

這才是整個故事。


如果用這樣的方式去講我們自己的故事,我們就能更多的接納自己,擁抱自己的各種情緒。

因為它們之所以存在,不僅僅是和現(xiàn)實相關(guān),更多的是和我們自己的過去相關(guān)。

在這個故事里,

我們拆解了情緒。


于是就看到了情緒背后的故事。

情緒不僅僅是當(dāng)下的產(chǎn)物,也往往會疊加大量的潛意識創(chuàng)傷中的動力。

是潛意識的動力,在攪動著情緒。

沒有評判,如果只是去觀察的話,我們會看到很多故事,會看到很多潛意識動力運作的方向,

于是我們會有更多對自己的理解。

這才是對情緒的處理。

這就是覺察情緒的好處。

如果你生氣,難受,委屈,

于是你就將對面那個人簡單地定義為壞人,

這很難真的讓你釋懷,因為如果他是壞人,那么你就是個受害者。

但如果你能讀懂情緒背后的故事,

看到創(chuàng)傷是如何被激活,情緒又是如何疊加,

那么你就會對自己和他人,多了很多理解和接納。

處理情緒,不是告訴自己要寬容,不是壓抑憤怒不表達,

處理情緒,是搞清楚,自己的情緒究竟來自于哪里,它如此強烈是否在提示你什么?


03


如果讀懂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其實很多情緒不單單是這個事件本身引起的。

  • 為什么有時候我們身邊親近的人講了一句話,

    雖然這句話看起來“沒毛病啊”,“很有道理啊”,

    但是聽起來,就是極度讓人不舒服,或者極度令人憤怒,

    以至于你可能當(dāng)場就要對他進行回擊,恨不能狠狠地將他……

  • 有時候,你明明講一個很對的事情,對方卻莫名生氣。

    比如說,同樣是穿衣服的故事,

    同樣的是在冬天,妻子對正要出門的丈夫說,“你怎么才穿一件襯衣?你是不是穿的太少了?外面那么冷,把外套帶上再出去吧。”

    妻子這句話聽上去,挺溫和平靜。

    但是這個丈夫卻被莫名點著了,他對妻子說,“你能不能不要管我?”

    并且也沒有拿外套,就憤憤地出門了。

如果我們不去解讀所謂的潛意識,

如果我們不去拆解情緒背后的情緒,

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丈夫有問題,妻子被欺負了,丈夫好心當(dāng)驢肝肺,丈夫怎么能這樣溝通?


但如果我們?nèi)ダ斫膺@個情緒,那么很有可能在這個故事的背后,

丈夫有一個曾經(jīng)對他很控制的母親,

這個母親看不到自己的孩子,正在一點一點的長大,有自己獨立的個體的界限,有自己感知溫度的能力,

母親一切都替孩子做主,導(dǎo)致孩子有一種“我被吞噬了”的感覺。

所以他不想再被別人做主。他不想再體驗這個。(潛意識里)


所以,他的反應(yīng)可能是一個應(yīng)激的反應(yīng)。

被激活了創(chuàng)傷,他的反應(yīng)和情緒可能是很劇烈的。


這就好像一個人,曾經(jīng)在河邊溺水,

他雖然被救回,但是如果他再次走到河邊、湖邊、江邊的時候,他很可能會有創(chuàng)傷后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


他來到了類似情境下,激活了他的創(chuàng)傷體驗,他可能會體驗到極度的害怕。因為不想再體驗,所以他就不再去水邊了。

他對水的反應(yīng),會比別人都大。

我們很容易去理解這個曾經(jīng)溺水的人怕水,

卻很難理解帶有情緒的自己和他人。


然而,情緒其實就是一樣的產(chǎn)物,它也有它產(chǎn)生的原理和路徑,

它和好壞道德無關(guān),卻和潛意識密切相關(guān)。

所以和情緒講道理的人,就是在壓抑,而不是在處理。


和情緒別講道理,而是去傾聽,

你的情緒,他的情緒,究竟在說什么呢?


這是,理解的最高層次。

當(dāng)我跟你這樣說話的時候,你為什么這么生氣?

當(dāng)我講到這句話的時候,你為什么如此沉默?

你為什么因為我這樣說,就覺得我是一個壞人,

你為什么突然拂袖而去?

你為什么如此歇斯底里?

在很多個為什么的背后,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的得出一個結(jié)論,

說這個人很渣,他沒有理解能力,他不夠愛我,

那并不是真相的全部。

那只是你意識的一個解釋罷了。

接納自己的情緒,共情他人的情緒——對于關(guān)系,至關(guān)重要。


放下評判,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人這樣一個生物可能有很多的bug,

在我們小時候發(fā)生過的那些情景,你也許已經(jīng)完全不記得,

可是它其實還在你記憶的深處,在你潛意識的模式里,有著巨大的動能,攪動著你的人生。

當(dāng)你去到類似情景的時候,

你的大腦不需要反應(yīng),你的情緒就會出現(xiàn)反應(yīng)。


情緒的出現(xiàn),不需要經(jīng)過意識。


我們的意識常常是為了去解釋這個情緒而存在。

但如果我們僅僅只是滿足于用意識去制造的一個合理解釋,

那么也許,我們會錯失真相,我們會產(chǎn)生很多誤解。




寫在最后

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創(chuàng)傷,也會有自己的bug,

你也許不知道那個點在哪里,但是情緒會告訴你

每一次都有讀者在文后留言說,能不能給我一點方法?

我知道接納很重要,但是怎么去接納?


我想,接納的前提是理解

是你愿意去看真相,而不是只會去分對錯。


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這才是,接納的開始。

20201013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51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合区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7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婷婷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的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无码的|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国产A∨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h动漫|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网站麻豆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麻豆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国产在线视精品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