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孩子早戀了,你會怎么辦?發表時間:2020-05-31 00:50 之前,小編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沈陽某學校頒布了一則“禁愛令”。
“禁愛令”規定,校園內異性之間互贈貴重禮物、單獨在偏僻處談話、在校園內并肩散步等均會被界定為校園戀愛行為,將會受到“記過處分”,累積行為,疊加處分,直至開除。 網友們對此眾說紛紜。 其實,學校為防止學生早戀出臺各種規定,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不少學校都制定了管理條例,阻止學生“早戀”。學校們為此,也算是出了大招啦!
那些年,學校為防止早戀而出的那些“招” 禁止男女生單獨相處 河南一所高中曾規定,男女生交往務必遵循在明亮地方、5人以上同學在場。在操場、走廊、宿舍區、餐廳區、學校商店、書店等任何地方男女生單獨或結對交往都在禁止之列。一經發現,由家長領回至少教育一周,并給予當事人勸退以上處分。
溫州一所中學規定,在操場、通道,男女同學并肩散步就可定義為早戀。
河南汝陽一所高中用一條紅線將食堂分為兩個區域,男女吃飯各坐在不同區域,一旦坐錯區域,將被巡查老師批評。 禁止任何形式的身體接觸 杭州一中學詳細設定了男女交往的距離:不能小于50厘米。
陜西某中學在食堂分設男女就餐區,要求男女生分區就餐,并且由專人負責檢查。
河南省洛陽市一所高中的 “八條禁令”規定,男女學生拉手一次留校察看,第二次拉手開除。 嚴格限定男女交往的內容和方式 福建福安一所學校出臺“防早戀”校規,其中包括“目光要有分寸;男女生交往時應該注意不應長時間盯著異性同學看”等。
河南周口一高中規定,男女生不得相互請客、互發短信、互贈禮物,互傳紙條、書信,男女生不能結對就餐、不能相互代買飯菜、不能在同一個碗里吃飯。未經班主任同意相互陪同去醫務室輸液、看病也不行。
山東棗莊市一所中學為防止學生早戀,出臺“十不準”規定。比如,男女同學不準出現不雅的肢體接觸行為;男女同學不準單獨到黑暗或者偏僻的地方談話聊天;男女同學不準單獨陪護到校內或者校外就醫;男女同學不準騎一輛車進校離校;男女同學不準肩并肩到茶爐房接水或在校園閑逛等。
而陜西一所中學則規定, 男女交往如果不談學習、工作,談吃、談穿、談玩,就會被當作男女生非正常交往處理。 更有甚者,“大師”作法防早戀 幾年前,一則“大師作法防早戀”的新聞曾轟動一時。在高考前,吉林一民辦培訓學校校長組織考生家長做佛事,每人花上千元“提分”。不少學生成績不理想,家長要求退款被“大師”罵“缺德”。有家長表示,為阻止孩子早戀,“大師”讓花700元錢請木頭豬回家…… 防早戀規定能否防得住早戀?
有的規定雖然有點“一刀切”的嫌疑,但是卻得到了不少家長的支持,他們認為就該如此嚴格管理。 有家長支持,校長們就有了底氣,如浙江一所民辦中學的董事長說:“即使很多人議論,我們也沒覺得有錯,因為歸根結底,我們是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 對此,一名不愿具名的中學老師說,學生早戀是多年的問題了,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防早戀標語、校規雖然嚴厲,但也是為了孩子好,希望不要耽誤孩子的前途。
一些家長說,雖然學校的做法有些簡單、直接,但還是表示贊同,這些規定能夠時刻提醒孩子,畢竟學生的主要心思應該放在學習上。
“這個時期孩子們的心情也可以理解,畢竟我們都是過來人,青春懵懂的感情是最美好的,但不一定就是愛情。真發生了,能夠正確引導才是解決的辦法。”有家長表示。
這些校規出臺,同樣惹來了孩子們的心理“波動”,讓不少學生感到“有點搞笑”。鄭州某中學高二學生小輝表示,盡管知道老師和學校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方式似乎有點“簡單粗暴”。“難道早戀就是壞學生,就大逆不道了?況且,這里面的很多規定,并不能說明就是早戀了,難道男女生就不能有交往?有些交往也是很美好的呀。”還有學生表示,有種故意和校規對著干的沖動。 有心理醫生則表示,中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異性接觸是正常情感需求,如果限制得太過分,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一些不良反應,甚至會影響到學習成績。所以校方對于學生早戀大可不必如此“謹小慎微”,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反而容易弄巧反拙,影響其今后的健康發展。 如果孩子戀愛了的話,不妨這樣做 其實,這些校規本身的對錯、好壞姑且不論,如何對待孩子們的早戀、如何引導男女生的正常交往,確實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坦白來講,學校和家長反對早戀、擔心男女生交往的原因,主要是擔心以下3個問題:
1、談戀愛耽誤時間,影響學業;
2、戀愛會有“過早偷嘗禁果”的風險,有可能會對孩子身心有傷害;
3、擔心戀愛會讓孩子脫離自己的“掌控”,不可控因素增多。
但是,就算我們閉口不談關于性、關于男女生交往的“敏感”話題,就算我們明令禁止“男生女生”有“過多接觸”,其實孩子們還是會有青春的萌動。而且,學校和家長越是強勢地要禁止和規避的東西,孩子們可能越會想要嘗試。 那么,老師和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幫孩子破解這純純的“戀情”難題呢?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和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李鎮西以及很多名師、專家都曾關于學生的“朦朧感情”談過自己的看法。
小編進行了一些整理,希望能給老師家長們一些啟發。
首先,不要“一刀切”,極端反對可能會讓孩子人生受損 很多老師和家長都認為早戀不正常,然而事實上,它就像孩子青春期臉上長的青春痘一樣,到這個時間,就有可能產生這種朦朧的感情。不應以極端的方式處理,排斥或嚴肅批評,以及采取其他強硬的措施。
倘若學生們成長的過程中缺少異性間的合作、溝通、交流、碰撞,未來走上社會,面對復雜的社會便會無所適從。
不要將男女生彼此的喜歡就稱作“早戀”,因為它不早,它在中學階段發生是很正常的。男女生的好感和成年人戀愛并不一樣,它沒有功利色彩,只是互相單純的喜歡,是人的性別特點決定的,就像身體長了五公分,你會害怕么?這兩個事情,差不多。
有些彎路還是需要自己走一下的。孩子們必須自己去經歷,他走了一條彎路再回來,日后便會走上一條健康的道路。
所以你不要擰著他、板著他,用強硬的方式管束他們,容易出現問題的。男女生之間的關系只要不影響孩子正常發展,也不影響別人,我覺得就沒有必要干涉太多。但是,我們需要注意幫助并引導孩子,使他們一直走在健康的道路上。
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 盡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一個優秀的家長或老師,應該不會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也會知道,生命到了一定的季節,就會發芽,就會開花。明白了這一點,就能多一份理解。無論如何,不要把“朦朧情感”與“道德敗壞”畫等號。
在我們教過的學生中,有品學兼優照樣“早戀”而且還考上大學的;也有品學兼劣卻不“早戀”的。所以“早戀”和道德沒有太大的關系。我們只要能了解孩子們心理發展特點,就能理解和尊重。 我們的教育,應該走在孩子情感發展的前面 優秀的家長或老師,不應該僅僅在問題出現后才不得不充當消防隊員,而應該主動引導孩子成長的方向,在孩子還沒有出現“朦朧情感”之前,就主動給他們進行愛情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段話說得非常好:“我堅信不移的是,高尚的愛情種子需要在年輕人產生性欲之前好久的時候,即在他們的童年、少年時期播在他們的心田里…… 把愛情教育視為人格教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假如我們的孩子在高中三年都不會“早戀”,我們還應不應該對孩子進行愛情教育呢?當然應該!因為我們的孩子是未來的妻子、丈夫,未來的母親、父親,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幫助他們發展出健全的人格以及愛和被愛的能力。 幫助學生樹立高遠的志向 愛情雖然是美好的,少男少女之間的相愛更是純潔的,但我們要讓孩子們明白,在這個年齡階段,自己最該做的事是什么?進而作出明智的選擇。
李鎮西校長常常給學生們說:“我們和他們不一樣!”這里的“我們”,就是指有理想有志向的學生;而“他們”則是指那些胸無大志甘于平庸甚至墮落的同齡人。在同樣的時間里,怎樣度過每一分每一秒,就把“我們”和“他們”區別開來了。
告訴孩子,不要用明天可能的“愛情幸福”來賭一去不復返的今天。生命在這個季節的確會開花,但開花的最佳時光并不是現在。而只有把握好現在,做現在最最該做的,才能擁有未來真正的幸福!
引導孩子做自己感情的主人 作為家長或老師,我們不可能隨時守著學生,更無法干涉他們的內心活動。所以,關鍵是要讓孩子自己隨時提醒自己,隨時用高遠的志向引領自己。
所謂“戰勝自己”,就是不斷同自己的弱點對話,不斷克服自己內心深處可能有的自卑與懈怠,不斷創造出新的成績或取得新的進步。誰不希望自己更輝煌?誰甘愿一生平庸?但是“平庸”還是“輝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是否能真正戰勝自己。 給孩子更多的尊重,坦率地與其溝通 “其實我們自己會處理自己的感情,發現這段戀愛不適合自己,都會選擇放棄的。”高一女生小蔣說,家長不要小看他們的認識能力。她說,看到身邊不少談戀愛的同學,雖然一時轟轟烈烈的,但持續時間沒有一個超過一個學期,“相處時間久了,慢慢認識到對方的缺點,就自然會分開。”
有些老師、家長面對孩子早戀時,態度強硬,反而適得其反。曾經有一位女生因為談戀愛被老師請家長,父親一到學校就當著同學的面罵了女兒幾句,結果這個女生當即爬上教學樓欄桿要往外跳。
孩子們都是有極強的自尊,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首先得尊重孩子,才能與他們進行心貼心的交流。所以對待早戀宜疏不宜堵,不能先入為主認為是洪水猛獸,更不可因此對孩子有過激行為。 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不同情況區別對待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情感世界,同樣處于“朦朧情感”中的少男少女也有著不同的具體情況,在這里,沒有統一的處理標準,需要因人而異。
有的孩子,給他指引,然后讓他自己解決;
有的孩子,只需淡淡地點到為止,純真而有上進心的他,自然會作出好的選擇;
有的孩子,真誠而直言不諱地指出可能出現的后果,然后給他以信任,期待著他理智的回歸;
有的孩子,對同學的愛戀一來沒有公開張揚,而且也沒有明顯影響學習,并且有些特殊性格孩子很需要愛情的滋潤,因此,最好不要過問,裝作不知道就好;
有的孩子,需要“武斷”地凍結那份情感,以未來的大出息大事業將他引到對優異學業的追求中…… 老師與家長并肩,親情是“抵抗”早戀的最有力武器 “早戀大多是因為父母給的愛太少了。”高一學生小秦說,住讀的同學最易談戀愛,就是因為平時和父母缺少溝通。本來進入青春期后對異性就有好感,一旦身邊出現一位關愛自己的同學,就難免動心。
抵抗早戀最有效果的武器就是家庭和親情。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家長們一定要抽出時間多和孩子溝通聊天,了解他們內心真實想法和情感世界。“無論發生什么事,父母都要做孩子最可靠的港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