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九種不同類型的原生家庭,你是哪一種?發表時間:2020-05-30 16:47 什么是原生家庭? 我們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后,自己結婚成家的那個家,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專家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或行為模式與我們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種聯系有可能影響我們的一生。現在,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我們和伴侶的行為模式又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我們的現在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所以為了孩子,請做更好的原生家庭。 不要再做以下幾種: 01 完美主義 你的爸媽一直是要逼著你做超過你自己的能力的事。 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人,情緒是焦慮,行為是強迫性的,語言是“必須要···應該要···”,做得到也是焦慮的緊張的,做不到會自卑沮喪。 他不能犯錯的,他對自己這樣,對愛人孩子也是做不到的,這樣會傷害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夫妻關系里,最少你得看到我,完美主義的人是不懂得感激人的,你做得再多她會覺得應該的;夫妻關系里,第二,還需要欣賞;第三崇拜,特別是女性對男性,男性需要被看到被欣賞被崇拜。 從咨詢師的角度,從行為層面要對自己說三點:
02 過度高壓 任何話不允許你說,只有他們說。這個家只有他說,沒有你說,因為這樣你做了許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外向的人,被高壓,會逆反,如果父母繼續高壓,孩子一味逆反長大后可能會行為偏差,用固執來保護自己,用來對抗,在獨立自主方面會過度反應。內向的人,被高壓,會退縮在里面,比較危險。 長大后,可以做:
03 過度溺愛 總是讓你去做明知不可以做的事,事實上是順著你的心意去做的。 被溺愛的孩子,是任性的,有手段的,聽到爸媽說不能時,他就出手段了,父母就給了。自我為中心的,更加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的。被溺愛的小孩,內心是空洞的。經常用憤怒來控制別人的,所以憤怒很多。 對自己說: 不能,不行,不可以。這個世界并不是我的,不是跟著我轉的。別人也是有界限的。 04 過度保護 父母總是過份擔心,過度焦慮,什么事都不讓你做,要幫你做。 心理咨詢里,過度保護的,是特別難做的。被拿掉的是獨立自主和價值感和安全感,剩下只有愛的能力和聯結的能力。人強大的前三個能力都被拿走了。這三個被關掉的話,生命力是不強大的。長大后再去做,是非常難的。這樣的孩子特別有愛,特別容易和人聯結。 對自己說:
05 過度懲罰 虐待性,常常被關到一個地方之類。 爸媽一般都是自己也被打過了的。父母都不是壞人,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為了打下去,他一定會一大推指責孩子:你錯,你不好。打下去后,孩子必須做決定:我相信還是不相信。生命力強的,我不相信,身體所受的就是痛苦,心想我爸媽是大壞蛋,狠毒,全盤否定父母做的。同時我又要接受他們養我,于是我里面會分裂,感情太復雜了。這樣的孩子是少的。他們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可信任的,因為爸媽都不被信任的。 大部分的孩子都會選擇我相信,即使被打,我也比較能夠忍受,可以消除我已經犯的錯。我相信了,我就要吸收我爸媽的所有指責,我告訴自己,我是不好的,我是錯的,我是罪有應得的。它傷害了我整個的生命力,我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人,我經常得罪父母。相比較前面,后面這樣對孩子還是比較好的。長大后,這樣的人容易自貶。要他講話肯定自己是很難的。每天給自己一貼毒藥。內在里面有一股非常強大的生命力,長大后只要把它激發出來,這個人可以成長得很快。 對自己說:
06 忽略 他們太忙碌了,整天看到她們回家出門;還有一種情況不是因為她忙,而是兄弟姐妹競爭造成。 我常常被忽略的話,我的競爭心是強大的,我的行為是有競爭性的,我是爭強好勝的。如果父母太忙而被忽略的話,我會覺得沒有價值感。 外向的人,用說話大聲或行為上過頭等出人頭地來被看見,做些不恰當或不符合情境的行為來喚起別人的注意力(我、情境、他人三者中,“我”會特別大)。或情緒多多。健康的是增加自己的實力來被注意到。都是想爭取得到注意力。 咨詢時,關于案主很多深刻的感受,不要輕易說“你經歷的我們了解”、你說“我們不能理解你所受的苦”這話更能觸動對方。 我要對自己說:
07 拒絕 我們的父母親很冷漠的,即使就是一個孩子,也沒有辦法和孩子親近,不和孩子氣聯結,這與她自己的原生家庭有關的。 最大的是冷漠的人。極少部分,孩子會非常熱情,一般上來他不會變的冷漠,他會特別鬧,特別多事,到學校會經常去抱別人家孩子。這樣特別熱情的孩子變的特別冷漠,非常危險,扭曲,會自閉。被拒絕的,給到你的感覺是痛苦的,你這個人是不值得愛的。 如果我冷漠的話,工作是沒有問題的,語言行為情緒上冷漠,到了婚姻就出問題了,他們可以愛,但他們不能去聯結。 我要對自己說:
08 性侵 在小的時候被性侵過的,通常是被親人、熟人、父母的朋友和鄰居等。 在這樣的一個性侵當中,要怎么做?我看過一個最好的資料,單純就是做性侵,在美國專門有個島就是做這方面的團體治療。他做了一個方案四條,也幫助到自己。 第一:要去理清的是,這件事情的發生這是誰的責任?是誰要負責的? 這不是我的錯,是害我的人要完全負責! 第二:這不是我的錯,但是它發生在我的身上,所以對我是有影響的,帶來的影響我要做什么?我負責讓這件事不會繼續傷害我,沒有其他人來為我負責。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發生的事情,但可以改變過去對自己的影響。 第三:就是原諒,原諒自己。這件事已經傷害我很多了,我現在已經長大了。我現在看到的時候我要負責停止,就是從今天開始。 第四:選擇原諒他,也是為了我自己。 心理治療到最后都是愛和寬恕。 09 父母關系惡劣 對孩子有什么影響?影響最大的是親密感,責任感,很容易走極端,還有一個受影響的是安全感。 對自己講三句話: 第一句:爸爸媽媽的關系是他們自己要負責的,我只負責做一個好女兒,不做一個拯救者。(爸爸媽媽關系不好的,孩子會變得沒有界限) 第二句:我要學習一致性。 第三句:我不做受害者。(不要將爸媽的關系做為自己的受害者的理由,二十五歲以后要對自己負責。因為人類到了二十五歲的時候整體發展是完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