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兒童有哪些常見的心理問題?發表時間:2020-04-06 16:44 1.抑郁 抑郁是一種過度的憂愁和傷感的情緒體驗。是消極性情緒增強的表現。一般表現為整天憂心忡忡、愁眉不展、情緒低落、悶悶不樂、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自我評價降低,有自卑自罪感,感到困難重重,不能勝任。因此,在學習活動中、會有思維遲緩、反應遲鈍、思路經常受阻、注意力難于集中,自覺肢體乏力、腦力遲鈍等。在身體功能上,會有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失眠等各種不適。 孩子的情緒抑郁較為明顯的影響因素,歸納起來不外三種情況:一是失落,失去所愛的事或物;二是自尊心受損;三是攻擊沖動的“內射”,把本該向外發泄的憤怒和攻擊朝向自己。孩子還不會調整自身的情緒,無法宣泄。因此,其抑郁常是由于壓抑下來的憤怒、委屈所致。 2.情感沖動 情感沖動指兒童的情感活動不受理性控制的發作性的擾亂現象。此時,兒童的情緒、情感表現出明顯的自發性和隨意沖動性,并經常表現為不考慮行為后果的莽撞行為。輕者,如上課時突然說話,打斷別人的談話等。重者,如亂發脾氣哭鬧、打人毀物等。他們不能容忍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滿足,又很少考慮行為后果,事先也無計劃,但行動之后錯了,又后悔。 3.恐懼 恐懼或害怕是正常兒童發展中普遍具有的一種體驗,是兒童對周圍環境事物的一種必要的、往往是健康的反應。隨著兒童心理的發展和成熟,幼年時的恐懼逐漸會消失。但如果兒童仍對某些不足以引起恐懼的事物也產生不可克服的恐懼,便是一種異常現象。若除恐懼的情緒體驗外,再伴有出汗、顫抖以及回避反應,而影響正常的活動時。便可稱為“恐怖癥”。 兒童怕懼的對象很多,常見的是怕損傷身體(如摔傷.打針)、離開父母、犯錯、挨批評、但嚴重影響其生活的是“學校恐怖癥”。學校恐怖癥表現為習慣性的遲到、哭叫、亂跑等,也可有攻擊式的抵抗,如打、踢等。引起兒童學校恐怖癥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原因是:父母管教過于嚴厲、期望過高;教師過于嚴厲,傷害兒童的自尊;受同伴集體中橫行霸道者欺侮;兒童本人膽小懦弱,依賴性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