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底層思維,正在毀掉你的人生發表時間:2020-02-12 09:11 一個人相信什么,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么。 我們身邊總有不少這樣的人:質疑一切成功,懷疑一切美好。
王朔的《知道分子》出版后,曾有一段內心剖析——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對社會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濫的地方想才安心。 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所有的預想都正確,才能為自己總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層”找到合理開脫…… 從而也證明了自己機智過人,總有一雙洞悉世事的眼睛。 最近讀了心理學家麥基寫的《可怕的錯覺》,我才明白了這個現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麥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經歷后,提出了一個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時,心里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會導致主 體從客體中去佐證。
也就是說——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你相信潛規則,就會發現無數潛規則。 你相信不公平,就會發現無數不公平。 而你相信努力,就會發現努力真有回報。 你相信美好,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美好。 麥基還發現:一個人相信什么,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么。
琢磨這句話,發現現實生活還真是如此。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寫過一篇《相信奮斗的力量》,文中講了他一段經歷。 高中時,他的老師對全班同學說:“你們在座的,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以后一定都是農民。” 很多同學就這樣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學,就是考一次就放棄了。 但是俞敏洪不相信階層會永遠固化,他只相信努力和奮斗終會有回報,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不行就考第三次…… 最后終于考進北大,人生從此改變。 的確。 這個世界,一個人相信什么,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么。 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見什么;你看見什么,才能擁抱什么;你擁抱什么,才能成為什么。 記得某年冬天的某個下午,我打車回家, 一上車,我就發現這輛車很溫馨,里面還掛著香包和裝飾。
這樣的服務讓我大吃一驚:“你什么時候開始這種服務的?” 司機說:“從我覺醒的那一刻。” 以前,他是一個喜歡質疑一切的人:“這社會,太不公平了。”“沒錢沒權,什么都行不通。” 有一天,他聽一檔廣播節目說:如果你想改變生活,首先就應改變自己的思維。如果你覺得世界太黑暗,那么所有發生的事都會讓你不開心。 “于是我決定停止抱怨,善待每一位客人。”以前他生意很一般,還經常遭人投訴,現在卻業務火爆,無數乘客搶著預訂他的車。 他說:“我自己改變后,世界就變得美好起來了,遇到的每個人仿佛都是我的貴人。” 我下車時,他說了一句讓我一輩子難忘的話:“你相信的,就是你的命運。” 現在的世界,要讓人相信,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我也是在走出原來的小世界后,遇到了那么多有趣的人,才知道有那么多無功利心的人。人們只愿相信跟自己價值觀相同的人,而把其他一切看作虛偽。 人們只會看到自己能到達的地方,而把不可抵達的遠方,想象得危險叢生。 甚至,只愿相信一顆有用的心才是負責任的心,把一切看似無用的情懷看作矯情。而人一旦不相信本真,就無法擁有信仰。 從輕易相信到凡事質疑,里面包含著理性之光,然后,從凡事不信到再次愿意相信,背后是見識和格局。 所以,請你也一定要守住心里那份光與熱,那樣的你即便會被烏云籠罩,但身體里會擁有一把利劍,不需期盼烏云的散去,它們早晚會被你刺穿。 看不到太陽,我們就成為太陽,成不了太陽,我們就追著太陽。 所以,千萬不要被底層思維所束縛,它可能會毀掉你的人生。 記得一定要多一點積極,多一份樂觀,多一些對這個世界的熱愛和憧憬。 有的時候,想要自己生活得更好,只需要轉換一下我們的思維風格。 就這么簡單。
此刻的你,最需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思維風格,拋棄掉其中不好的思維模式,去收獲一個更加陽光健康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