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另一種心理治療方式——寫日記發表時間:2020-01-08 10:34 姜文在電影《邪不壓正》里調侃寫日記的人。 寫日記的人,都是些什么樣的人? 粗略回顧一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的生平,不難發現,許多偉大的政治家、哲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終其一生都保持著寫日記的習慣。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很多有著精彩人生的杰出人士都寫日記。如果這些人都不算正經人,那什么才是正經人? 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過。”省察人生最好的方式,莫過于寫日記。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說過:“一個值得經歷的人生,也是一個值得記錄的人生。” 一個人如果在寫日記時都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他的人生肯定過得非常虛假,這種人才是真的不正經。 顯然,現在寫日記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很多人把自我表達的舞臺,搬到了網上,拍幾張照片,發個朋友圈,附兩句出處不明的“名人名言”,就算記錄一天的美好生活了,可能有人連字都懶得打,直接發個15秒的短視頻就完了。 除了那些夢想成為網紅,拼命作死秀下限的,大多數人還是希望給自己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 一個人無論多么努力真誠,發朋友圈的時候,永遠不可能像寫日記那樣表達真實的自我,你的每一個表達都要或多或少要考慮“讀者”的感受。 朋友圈可以實現某種傾訴發泄功能。但是,這種傾訴,很多時候帶來的不是焦慮的降低,而是焦慮的升級。只有極少數內心神一般強大的人,才能在這樣的準公共領域,獲得類似于和閨蜜交談的快感。 通過網絡,我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一個人呢?這兩年,明星人設頻頻崩塌,就足以為證明,這是多么不靠譜。 一段雞湯格言,一頁書本的照片,一種超然的情懷,這些套路化的內容所營造出的美好形象,都很容易在線下被瞬間摧毀。 人性是如此復雜,僅僅通過寫日記這一件事,是不足以判定一個人正經還是不正經的。 再說,人是正經人,寫出來的日記卻不怎么正經的,這種情況也有不少。 讓我們來看一下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教授(1911年—2009年)早年在清華求學時的幾段日記: 1932.12.21 說實話,看女人打籃球,其實不是去看籃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學大腿倍兒黑,只看半場而返。 1933.9.2 今天才更深切地感到考試的無聊。一些放屁胡謅的講義硬要我們記! 1933.12.2 過午看女子籃球賽,不是去看打籃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 1934.3.13 沒做什么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東西? 著名文化學者胡適博士(1891年—1962年)早年的留學日記: 1911年日記 6.28(周三) 今日始習打網球。夜打牌。 7.2(周天) 天熱不能做事,打牌消遣。 7.3(周一) 今日天氣百一十度。打牌。 7.5(周三) 往暑期學校注冊。下午打牌。 7.6(周四) 暑期學校第一日,化學(八時至一時)。打牌。 7.7(周五) 上課。打牌。 7.8(周六) 無事。打牌。天稍稍涼矣。 雖然如此,籠統說來,喜歡寫日記的人比較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敏感、細膩、內省,會認真地對待自己、對待人生,算是一個正經人。 手寫日記除了讓你成為“正經人”,更能幫助成為一個自信、快樂、平靜、成功的人。 手寫日記還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抗抑郁效果堪比藥物,有效化解抑郁、焦慮、悲觀等負面情緒、減肥不反彈、改善睡眠、記憶力增強7倍、工作效率提高30%、實現夢想的可能性增加50%!甚至,連研究日記療法的科學家也得到很大的改變。 研究顯示,手寫日記——即使每天只花 15 分鐘——可以完全改變身體的化學反應,刺激白細胞的產生,減少應激激素,降低血壓,大幅改善主要身體系統的機能,強化心、肝、肺等主要器官的功能。 通過進行各種實驗,包括收集和監控血液和尿液樣本、免疫指標及激素水平的變化,甚至通過核磁共振掃描來研究大腦活動,研究人員發現手寫日記的作用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 邁阿密大學心理學教授愛德華·默里博士就是這一觀點的眾多支持者之一,他說:“手寫日記的療效,似乎和心理治療師的面談不相上下。” 要說能在如此多的層面上——身體的、情感的、心理的——改變我們的人生:
日記療法后來被英國心理治療師亞當·杰克遜(Adam J Jackson)發揚光大。他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創造出一套系統的手寫日記心理療愈技巧,廣為流傳,越來越多的人因之受益。 更值得一體的是,這個方法門檻低、成本小、上手快,只要準備一個本子、一支筆,就可以開始自我改變的旅程。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人愛上它。 從明天起,做一個寫日記的正經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