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釋放情緒分 3 步:千萬不要學會懂事崩發表時間:2019-11-01 11:33 最近在網上學到一個新詞,叫“懂事崩”。所謂懂事崩,指成年人的情緒崩潰無法隨心所欲,不能當眾示弱,不能影響工作和生活,只能在確保第二天能夠休息的深夜里獨自崩潰。很懂事,也很無奈。 有人說,成年人的兩個避難所,上班在衛生間的隔間里,下班在樓下的車庫里。這兩個地點,都夠獨立、夠私密,不會被打擾,讓你可以偷那么點時間,處理自己的焦慮與崩潰。因此,看到這個詞的時候,竟瞬間感覺到作為成年人的一絲絲酸楚。你有多少次,明明加班加到懷疑人生,老板還丟過來一個要改的方案,你很想罵人,但是微信里卻趕忙回了“好的,老板,沒問題”,還配上一張笑臉。我們真的就這么學會了不動聲色地做個大人,情緒穩定。永遠積極向上,工作的疲憊不敢跟同事吐槽,怕影響同事干勁兒,或者被人說“你怎么這么消極”;家里的壓力不敢跟妻子、孩子講,因為覺得自己是他們的天,天塌了,他們要怎么過。所以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比崩潰,誰不會,比得就是,誰能真正戒掉情緒。但是,戒掉情緒真的好嗎?楊冪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過這么一段話:“我是一個對自己挺狠的人,而被狠掉的第一條,是情緒。我早把情緒戒掉了,就是和自己死磕,對自己下命令。”給自己24小時去處理“多余”的情緒,然后忽略情緒的存在。楊冪的“情緒戒除法”一度被很多人推崇,認為“優秀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24小時的時間,楊冪真的讓事情過去了嗎?其實,我更相信電視劇《請回答1988》的那句臺詞:大人們只是故作堅強去承擔重擔,他們不是不疼,是在忍。但忍,從來都不是處理情緒最好的方法。其實,情緒從來都是一個很聰明的東西,你以為自己壓得巧妙,壓得不聲不響,但他會以各種你不易察覺的形式表現出來。剛烈的,會通過行動表現出來,拖延、消極怠工、甚至直接動手打架、都是情緒的表達;陰柔的,也會積郁在心,以胸悶、失眠、甚至抑郁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情緒從來都沒辦法,真正戒掉。說實話,情緒并沒有好壞之分。悲傷的情緒告訴你,有一個內心受傷的小孩需要撫慰。憤怒的情緒告訴你,你的心理或者事實邊界受到侵犯,要奮起保護。焦慮的情緒告訴你,心理已經不堪重負,需要給自己減減壓了。你沒法真的戒掉情緒,因為他們像一個個敏感的戰士保護著你的安危,讓你及時采取行動,保護自己。與其學會懂事崩,與其學會戒掉情緒,不如學習如何與情緒相處。第一,學會說“不”。蔡康永說:“對于不喜歡的事情,我們可以說不。該哭的時候哭,該笑的時候笑,只有充分地體會過喜悅和悲傷,才有資格說人生是值得活的”。其實,你也可以,如果工作負荷過重,如果家人給了你太多不切實際的期望,如果只是單純地不喜歡某個人、某件事。懂得說“不”,你會少很多崩潰的瞬間。第二,學會求助。社會越來越多地教會我們要獨立,要不給別人添麻煩,卻沒有人告訴你,越獨立,越孤單。在那些深夜痛哭的夜晚,發給朋友說:“有沒有沒睡的人,愿意聊一聊”,沒準你就多了一雙傾聽的耳朵,多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視角。世界應該是自己的,但不應該是孤獨的,我們需要抱團取暖,但你得先伸出那雙求助的手。最后,學會表達。沒有什么痛苦是不可以說的,比“戒掉情緒”更高級的是“處理情緒”。羅振宇曾經問起公司的CEO脫不花如何處理情緒。脫不花說:“這還不簡單嗎?我一旦意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一定是因為某個人啊,找他去溝通啊,溝通的結果只有兩個,第一問題解決了,第二我把負面情緒傳給他了,我解放了。”當你學會表達“你剛剛有一句話說得我還挺難受的”、“這樣做我會很不舒服”,當你學會不帶敵意地說情緒,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問題解決了,憋屈少了,自然“懂事崩”也就少了。成年人的世界,需要學習的不是懂事崩,而是善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