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炒掉老板、甩掉男友,當了28年討好型人格女人是如何浴火重生的?發表時間:2019-10-30 09:50 1848年,當時菲尼亞斯·蓋奇是一名鐵路工頭,當炸藥意外爆炸時,一根鐵棒,從他的大腦前額穿進去。昏迷了數周后,蓋奇竟然奇跡的康復了。與此同時,他的性格卻出現了急劇變化,完全變了一個人。一個活潑開朗、樂于助人的工頭,成了一 個愛罵人的、懷有敵意的和自私的人。他的主治醫生,哈洛博士注意到他“徹底改變了”,他的同事說“他不再是蓋奇了”。為什么他會為何性情大變呢?除了醫學上的大腦損傷的解釋之外,從心理學角度看,我們說這個人“受刺激”“性情大變”或者“換了個人”……從根本來說,就是他的【人格】發生了變化。什么是人格?心理學認為,人格,是一個人性格和氣質的總和,決定了你4大基本特質:1.如何思考2.如何處理情緒3.行為風格如何4.意志品質如果說人是一臺精密儀器的話,人格就是這臺機器的芯片。為什么你總是很難喜歡自己,難以看清自己?為什么你總是很迷茫,無法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什么你總是陷入不愉快的經歷無法自拔?為什么你是有時候明明知道怎么做更好,卻不自覺讓事情變得糟糕?……尼采說:“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認識自己比認識別人更難。有時候,你自認為的自己,也只是錯誤認知里的你。經典電影《心靈捕手》中,主人公威爾有著天才般的智商,能輕而易舉地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可他卻偏激而極端,屢屢觸犯法律,僅在麻省理工學院做清潔工。威爾的童年充滿坎坷,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他很小就被遺棄了,過著孤兒的生活。他的養父經常無緣無故地虐待他。這樣凄慘的經歷,造成了威爾錯誤的認知和行為: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用極端的防御機制對抗世界。而當他朋友和心理醫生經過努力治愈他后,不再浪費自己的天賦,他重新看清了自己,得到了救贖。沒有審視過自己的人格的人,從未真正了解自己。如威爾一樣,我們總是會不自覺地用過去禁錮,蒙上一層灰色濾鏡而不自知。但是,不幸的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非但不認識自己,而是在抗拒真實的自我。最近一部爆紅的日劇《凪的新生活》,很多人都從女主大島凪的經歷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女主凪的是一名28歲的普通上班族,她就是明顯的討好型人格。為了應該男友的審美,每天花一個小時拉直發;每天都一個人加班,完成本來不屬于自己的工作;為了不起沖突,只需別人一個眼神,她就主動幫同事背黑鍋……膽怯、懦弱、畏畏縮縮,太過在意別人卻唯獨忽視自己。凪本以為迎合他人,壓抑真實的自己后,會得到認可和尊重。沒想到,回報她的,是同事奚落嘲笑和男友的嫌棄。看破真相后的凪,依然辭掉城市里的工作,甩掉男友,丟掉人際關系。回到小鎮休假,她不再迎合任何人。任由自然卷的頭發野蠻生長、享受省錢生活的小確幸、不再害怕與人起沖突……很多網友評價,自己就是凪的翻版,想改變卻做不到如她一樣勇敢逃離。其實,人格不成長,走到哪里都是牢籠。凪不僅僅是逃開以前的生活,而是換了一個環境后,重新認識自己,審視世界,獲得成長和新生。
心理學大師榮格曾說:“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就已形成的人格。”先天的氣質我們無法改變,但是現在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修正」過去,完善自身人格。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都搞不懂自己的「人格」,更別說找到「整合」「修復」「完善」自己人格的方法。我們不自覺地在熟悉的模式里拉扯和糾結,既想要擺脫,又沒有途徑和動力改變。認識真實的自己,突破自我的人格局限,過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需要你讀懂自己的人格,找到真正有效修復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