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70后記者媽媽走訪5個國家,拍了部口碑炸裂的高分教育記錄片:到底什么才是正確的教育?

發表時間:2021-08-04 09:27



一部高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

講述了幾個國家,
對孩子教育層面截然不同的態度。


不同的方式,
教育出完全不同的孩子,
讓無數父母反思:
到底什么才是正確的教育?


你覺得什么是成功?


“當你有一份工作、有一個妻子、有點錢,就算是成功。”
“沒有什么最好的,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好,是平等的?!?/span>
   
你能相信嗎?
這么成熟的答案,出自幾個只有9歲的孩子之口。
這個鏡頭出自周軼君導演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紀錄片寫實的記錄了全世界各個國家對于孩子們的教育,以及在這樣的教育下,孩子的成長和狀態。
片子剛剛播出兩集,便在豆瓣獲得9.1高分,也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個性,自然也有著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不同的教育方式,又導致了孩子養成不同的個性。
這部紀錄片,就是講述幾個國家對孩子教育截然不同的態度。
被人羨慕的教育并不完美,被人批判的方式并非毫無用處。
如今雖然只播出兩集,卻講述了兩個最極端的模式:


個人空間第一的芬蘭,
集體主義至上的日本。



1
提起芬蘭,許多人會想到芬蘭式距離與冷漠。
排隊的時候,間隔距離至少要1米,公車上緊挨著的座位是無法忍受的。
但是這個人口只有500萬的國家,卻號稱教育最強國。
芬蘭人甚至敢說:芬蘭最好的學校,就是離家最近的那一所。因為每個學校的質量都一樣高。
這里的孩子上學極其自由,用我們的標準來看甚至自由過了火。
當紀錄片的導演周軼君到達學校時,感覺這里與其說是學校,不如說是游樂場。
學生們有聚在一起玩手機的、打游戲、玩桌游的,甚至還有翻跟斗和跳舞的人。
即使在課堂上,也是有的打扮稀奇古怪、有的光明正大吃東西。
學生的高度自由,是以老師的兢兢業業為前提。
出現在鏡頭中的拉妮老師,負責教小學三年級。
她講一堂主題為《時間、年齡、我》的課,能穿插著藝術作品、數學、生物、芬蘭語言文學……為此要準備許久。
但是老師如此認真,并不是為了學生的成績。
因為三年級的孩子沒有任何考試,他們特意避免任何形式的競爭。
老師的要評估的,不是學生學了多少東西,而是他們學習的方法。
現在的時代飛速向前,芬蘭老師的任務卻是讓他們慢下來,靜下心來一起看書。
雖然姿勢五花八門,抱著熊的、趴在地上的,甚至倒立在桌子上的,但重點是愛上閱讀。


2
而日本的教育理念,剛好和芬蘭完全相反。
這也是這部紀錄片特殊的地方,一開始就放出差異最大的。
日本幼兒園的早晨從晨練開始。
孩子們一大早就光著腳在土地上,瘋狂地跑、跳、喊,爬上爬下、翻滾,為的是讓身體蘇醒。
日本講究個人儀表,更講究團體和規則。
孩子們從小就集體練習坐姿,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是一模一樣。
從幼兒園開始,日本的孩子就被教育,要遵守并維護團體的秩序和規則。
東京的藤幼兒園,以獨特的圓形設計聞名,設計師的初衷,是可以讓孩子自由出入各個教室。
體會到自由和隨心所欲。
但是如果認真看細節,就會發現這座標榜“自由”的幼兒園,其實處處都充滿了“枷鎖”。
教室入門處的地板上,繪制了拖鞋的圖案,提醒孩子要把鞋子擺正。
推拉門經過特殊設計,孩子的力量無法一次性關上,必須關第二次才能嚴絲合縫。
因為如果忘記了,就會留下縫隙,離門近的孩子會挨凍、喊冷。
這樣是為了教會每個孩子,最后進來要隨手關門,不然就會給其他人添麻煩。
水龍頭原本是有水槽的,但后來被拿掉了。
因為沒有水槽,如果不及時關水,就會弄濕自己的腳,讓孩子記住節約用水。
幼兒園的許多細節,其實都是在教育孩子:如果你一件事沒有做完整,就會有人因為你的思慮不周而受傷。
從孩子的教育方式,就能明白為什么日本以做事嚴謹,追求完美而聞名。
他們的追求完美,是為了讓團隊更好,是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
   
3
從孩子的身上,
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未來;
從教育方式上,
可以看到這個國家的性格。


芬蘭的課堂自由,注定他們不會照本宣科。
老師經常帶著學生去森林上課,給每個人發一張色卡,讓他們去森林中尋找匹配的顏色。
周軼君說在她嘗試之前,單純覺得森林中只有兩種顏色:綠色和土色。
孩子們需要觀察,甚至聞味道,回答什么都可以,并沒有對錯。
你可以說它是自然的味道,也可以說聞起來像蘋果、像雨。
芬蘭的學習是為了回到生活,回到生存的環境中。
所以芬蘭給人的感覺就是樸素,拒絕喧囂,回歸本來,這是一個安靜不急躁的社會。
當芬蘭的孩子在品味自然、釋放天性時,日本的孩子在學習分享與保護。
幼兒園安排孩子們吃飯時,常常是6個人一桌,其中2個人自己帶便當,4個人吃學校的配餐,配餐里會額外提供果凍。
在正式開動之前,孩子們要去交流溝通,和伙伴分享、分配食物。
但是當分配結束后,老師們又會用“搶”的方式,來讓孩子學會說“不”。
偷偷拿孩子的食物、裝可憐索取,孩子們都會馬上推開老師的手,并大聲拒絕。
因為老師希望教給孩子,這個時代“拒絕”同樣很重要。
分享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即使是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有時候也是需要分享的。
但是分享結束后,對于有些重要的東西,例如僅此一份的午餐,是要靠自己去保護的。
如果芬蘭教育追求的是允許與本真,那日本教育追求的則是規則與力量。
他們在讓每個孩子有自己角色的同時,又引導他們凝聚成一股力量。
芬蘭人很注重內在精神世界,喜歡保留自己的空間,即使夫妻之間也一樣。
芬蘭人把“愛”看的很崇高,和中國人一樣,不會輕易掛在嘴邊。
這種注重內在精神世界的狀態和關系中適當的距離,同樣存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間。
在芬蘭父母的眼里,父母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而是幫助他們在社會中生存下來的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立的世界,所以需要規矩和邊界。
這是芬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前面提到的那位拉妮老師,她有5個孩子,但她自己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和成長。
為了取得芬蘭文學教師的資格,她在取得學位后,又學了一年半的中文,并針對自己的教學做了研究計劃。
連廚房都隨手放著她要看的書,她非常熱愛她現在所做的事情,每天都熱情滿滿。
對于她來說,學習與成長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為了競爭或者攀比,也不只是為了自己和學生而已。
因為她所學的、所成為的樣子,都會傳達給學生。她的老師是這樣教會她,如今她也這樣教育著自己的學生。
也許這也是芬蘭人非常信任老師的原因之一。


4
在自我成長與注重內在精神世界這個層面,日本就完全相反。
在日本,“犧牲”“為了他人”是一種常態。在日本,許多母親為了孩子甘愿犧牲自己。


日本大部分的女性結婚后就會成為職業家庭主婦:照顧老公、做家務、照顧孩子、洗衣做飯就是她們生命的全部。
在日本的文化里,媽媽做的東西才是最好的。如果孩子的東西都是從商場買來的,會被其他人瞧不起
日本的許多家庭,都是父親工作賺錢,每天早出晚歸,很少能和家人呆在一起。
母親雖然在家,但是全部家務和孩子的事,都需要她獨自面對和解決。在孩子的教育中,除了學校,就是媽媽。
而在芬蘭,孩子們會通過更多的屬于人文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得到教育。
拉妮老師為了讓孩子更好的理解時間,帶他們去療養院看望老人。
老人與孩子的對話,正是過去與現在的交流。
老人和孩子一起畫畫時,周軼君也加入了其中,她一直覺得自己畫畫很差。
但旁邊有位老人告訴她:自己同樣沒有學過畫畫,甚至不擅長,只是單純的喜歡而已。
老人說:“當你的人生中有一項愛好,你永遠不會孤單,不會絕望。”
拉妮也告訴周軼君,畫畫的是為了表達自己,而不是為了競爭,我們不做任何評比。
你只需要用不同的創意,表達自己的感情。
芬蘭人所追求的:為了你的生活而學習,不為了成功,也無需向人證明。
就是這個道理。
知道周軼君的人,都明白她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
曾經在中東當過戰地記者的她,聽完這些話居然崩潰了,忍不住哭起來,她說:
“我從小一直被說你這個不行那個做不好,你不可能做到這個那個?!?/span>
但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的東西。


5
也許,日本的教育能教出守規矩的孩子,會培養出很多:刻意不給別人添麻煩的人,但會磨滅他們的棱角。


父親擔心在日本的學校中,會導致孩子的個性消失。
因為日本的社會講究團體,要學會照顧周邊人的感情。
但他們照顧了所有人的感情,最后唯獨對不起自己。
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壓抑,以至于催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感淚療法師,教人們怎么哭出來。
給日本人從小接受的集體教育,帶來一點感性。
有的男生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教育他不能在別人面前流淚。
甚至家人過世時哭泣,因為有外人在,還被告知先不要哭。
日本人不在公共場合表達悲傷的原因,是因為會給別人造成負擔和麻煩。
集體主義的教育,可以讓團體變得非常強大,但是副作用也日益顯著,例如霸凌現象。
連日本專家都說:日本幾乎不存在,沒有經歷過霸凌環境的孩子。
如今許多學校都開始反思改變,尊重、承認每個孩子的個性,而不是一味地讓步于集體。
而看上去讓人羨慕的芬蘭,同時也有當地人在質疑。
有人覺得芬蘭會變成一個福利太重的保姆國家,而不是有競爭力的資本社會。
甚至學校的校長都覺得,現在孩子的生活太輕松了,看電視玩游戲,失去了芬蘭曾經的努力精神。
經歷過芬蘭苦日子的他,其實希望有更多競爭。
因為正是過去的努力,才造就了如今的幸福。
紀錄片中頗為有趣的一幕,是芬蘭人提到他們的教育,跟中國的孔子很相似:
因材施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而講述日本那集,幼兒園的園長,在最后題字的時候,引用的是孟子的一句話:
不為也,非不能。
也許這就和圍城是一個道理,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沒有完美的教育和方法,每個國家都有適合自己的道路。
重要的是跟著時間的變化,去改變、提高它,讓它更適應這個時代,這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是國家和時代的未來,他們的樣子,就是這個社會未來的樣子。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一個溫暖、健康的社會,就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擁有幸福的能力,活得開心、快樂,也許,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只有他們擁有幸福,他們才會創造一個更幸福的時代。




思热99re视热频这里只精品|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99精品视频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美国发布站精品视频|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老司机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人妻|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 孩交VIDEOS精品乱子|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