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聽話”?發表時間:2019-10-19 15:51 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的階段,而青春期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階段,也是人生最美好、最單純的時期。然而對于家長來說,卻是讓人非常的焦慮不安。這是因為,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會有逆反心理,他們會跟父母頂嘴、對抗,導致家庭矛盾加劇。家長難以理解,孩子以前那么乖,怎么現在變得這么不聽話了呢?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由于受到自身和外界的影響,導致人生觀和價值觀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他們想要擺脫過去的自己,擺脫父母的約束,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下,而做出一些叛逆的行為。這時候,家長需要理解孩子的心理,正確的引導他們健康成長。通常,造成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原因有:成人感的體驗青春期的孩子因為身體發育接近成人,總是會以為自己已經成熟,長成大人了。因而在生活上想要獲得成人的對待,不再被當做小孩子,表現出成人的行為方式。在心里,渴望別人像尊重大人一樣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心理發育,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及知識的局限性,心智模式還不成熟,容易偏激和沖動,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對異性關注的需求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發育和成熟,出現了與異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歡接近異性,想了解性知識,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還會出現對愛情的向往等。但由于學校、家長和社會道德的約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認識上存在著“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現”的壓抑的矛盾狀態,并且隨著近年網絡的普及,青少年對性方面的認識越來越混亂和錯誤。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青春期的孩子漸漸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過多干預,想要更多的隱私,否則心理便產生厭煩的情緒;對一些事物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并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愿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有不同的想法。但由于其社會經驗、生活經驗的不足,經常碰壁,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父母的權威作用又強迫他去依賴父母。思想和情感的轉移進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開始,孩子們像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這是我們看得到的變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變化,就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轉移。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賴的是家長,進入青春期開始轉移,轉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轉移到異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異性身上,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進入一個新的循環,這是人類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我們沒有辦法抗拒的力量。孩子開始交朋友,為了朋友,他們可以在學校門口等,可以和同學一起去逛街、去網吧。為朋友可以留在學校打籃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長的臉色,即使招來家長的打罵也依然如此。是什么力量讓孩子們鋌而走險呢?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問題。心理需求的變化物質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題,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還是在服裝、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實質的需求卻在悄然變化。剛剛進入青春期,追求個性化的孩子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從眾。從眾讓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學的圈子里,不顯山顯水。隨著年齡的增長,熟悉了周圍的環境,了解了同學、朋友的個性,孩子們開始彰顯個性,暗暗地在群體里比高低。這種比較有積極的意義,孩子獲得了經驗,給自己在群體中定了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