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關于五大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你知道嗎?發表時間:2019-07-08 12:13 你的學習成績中下水平,你的意見不會被采納,你習慣了從眾,你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甚至有些時候你覺得自己就是完全多余的那個。這些種種,都讓你覺得,你比不上別人,你過于渺小。這些想法,導致了你無法忽視的問題----自卑。這種心理如何表現? 它具體表現為對自己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一遇到有錯誤的事情就以為是自己不好。這樣會導致你失去交往的勇氣和信心。從而產生了一種自卑感。自卑感是指在和別人比較時,由于低估自己而產生的情緒體驗。嚴重自卑感是心理上的一種缺陷。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從幼兒時期起,由于無力、無能和無知,必須依附父母和周圍世界,就會發生一定的自卑感。他還認為,攻擊不是由于感到自尊,而是由于感到自卑所引起,是一種過度補償的表現。要客觀的看待每一個問題 從某些方面來說,自卑的心理可以促使人們對自身的正確認識,加快對自身缺點的彌補,對自身的成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在這里,我們著重來看一下自卑帶來的負面作用。自卑對人們的心理是有不可否認的危害的,當人們希望通過榜樣或美好的事物來促使自身進步和努力時。由于比較的心理作用,人們不可避免地產生自卑情緒,反而會對這些事物產生排斥、厭惡的作用,不利于自身的進步。盡管自卑感對所有積極的成長起著一種激勵作用,但是它們也會導致精神病癥。自卑可以毀滅一個人 一個人能被自卑感弄得心灰意冷,以至達到萬念俱滅,百事皆休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自卑感是一種阻礙因素而不是以一種激勵因素對積極的現實發揮作用的。自卑的人通常都會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相比,總是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看不到自己的價值。長此以往,就會產生一種悲觀厭世的情緒。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所以容易對生活失去希望,嚴重自卑的人甚至會有輕生的念頭。自卑感是產生自我封閉心理的根源,而且是在青少年時代埋藏的禍根。父母與教師對孩子的評價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貶抑性的評價:如“太笨”、“腦瓜不開竅”、“飯桶”、“蠢驢”等,都可能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克服自卑的方法 —、認知法 就是通過全面、辯證地看待自身情況和外部評價,認識到人不是神,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會全知全能這樣一種現實人生。二、轉移法 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也最能體現,自己價值的活動中去,可通過致力于書法、繪畫、寫作、制作、收藏等活動,從而淡化和縮小弱項在心理上的自卑陰影,緩解心理的壓力和緊張。三、領悟法 也是心理分析法,一般要由心理醫生幫助實施。其具體方法是通過自由聯想和對早期經歷的回憶,分析找出導致自卑心態的深層原因,使自卑癥結經過心理分析返回意識層,讓求助者領悟到:有自卑感并不意味自己的實際情況很糟,而是潛藏于意識深處的癥結使然。四、作業法 如果自卑感已經產生,自信心正在喪失,可采用作業法。方法是先尋找某件比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成功后便會收獲一份喜悅,然后再找另一個目標。在一個時期內,盡量避免承受失敗的挫折,以后隨著自信心的提高,逐步向較難、意義較大的目標努力,通過不斷取得成功,使自信心得以恢復和鞏固。五、補償法 即通過努力奮斗,以某一方面的突出成就來補償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劣等感)。有自卑感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弱點,就要設法予以補償。強烈的自卑感,往往會促使人們在其他方面有超常的發展,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代償作用”。即是通過補償的方式揚長避短,把自卑感轉化為自強不息的推動力量。耳聾的貝多芬,卻成了劃時代的“樂圣”;許多人都是在這種補償的奮斗中成為出眾的人的。自卑就如泥潭,倘若深陷其中,就很難自拔。最后強調指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完全不必為“自卑”而彷徨,只要把握自己,成功的路就在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