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做心理咨詢不等同于“家丑外揚”發表時間:2018-09-26 09:24 做心理咨詢不等同于“家丑外揚” 文:心翔南寧心理咨詢中心 大林老師 假如你在Baidu輸入“心理咨詢”,頁面下端會顯示“百度為您找到相關結果約91,900,000個”,想必,這九千多萬的信息海洋中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此刻,我只是以一名普通咨詢師的身份與你聊聊,但愿能稍作澄清,消除你對心理咨詢的某些誤解。 你可能會問:做心理咨詢,是不是意味著自己心理有病,得找醫生看病吃藥? 僅這個問題,就有好幾個概念被混淆了。 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在某個階段遭遇某些方面(如讀書考學、婚戀情感、職業發展、人際關系、親子教育、自我認知等)的不順、挫折或打擊,由此而產生相應的困惑、煩惱和痛苦。 種種負面情緒披著一件叫做“壓力”的外套,張牙舞爪地攫奪你的身心健康,令你感到沮喪、厭倦、易怒、疲憊、不自由、失去活力和創造力,飲食與睡眠均受到影響,并且,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改善。 那么,可能你需要找一位心理咨詢師交流一下。 如果,你的這些狀況不影響正常的社會功能,主客觀一致,知情意協調,人格也基本完善,請不要輕易說自己“心理有病”。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出現以上狀況,這被稱為“一般心理問題”。 通常,咨詢師在了解完情況并與你達成咨詢協議后,會運用自己所學的方法(精神分析療法、認知行為療法、人本主義療法等)為你咨詢。心理咨詢師沒有處方權,不可以開藥。 如果,一個人已出現諸如幻覺、錯覺、妄想、哭笑無常、行為怪異、社會功能嚴重退化等癥狀,這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心理障礙或精神分裂,必須盡快去醫院救治,否則很危險。心理醫生或精神科大夫具有處方權,會輔以藥物治療。 診斷是一般心理問題、心理障礙還是精神疾病,依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簡稱CCMD-3)來界定。 你是否注意到,剛才我說“每個人都有可能出現一般心理問題”?是的,每個人,包括心理咨詢師和精神科大夫本人。 因此,你完全不必將做心理咨詢等同于“家丑外揚”。 換言之: 感冒,可治可不治,視主觀意愿、難受程度、病情發展而定;一般心理問題,亦然。 感冒,來了會好,好了會再來,誰也無法保證自己終身免疫;一般心理問題,亦然。 感冒,過于忽視,有可能導致肺炎、心肌炎等更嚴重的疾病;一般心理問題,亦然。 你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對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