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習得性無助發(fā)表時間:2018-07-24 15:13 “習得性無助”指因為重復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xiàn)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tài)。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項經(jīng)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后,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xiàn)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無助感 塞得格曼在無助感理論中對無助感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了說明。根據(jù)他的理論無助感產(chǎn)生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 1 ) 在努力進行反應卻沒有結果的“不可控狀態(tài)”中體驗各種失敗與挫折。 ( 2 ) 在體驗的基礎上進行認知。這時人會感到自己的反應和結果沒有關系,產(chǎn)生“自己無法控制行為結果和外部事件”的認知。 ( 3 ) 形成“將來結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結果不可控”的認知使人覺得自己對外部事件無能為力或感到無所適從,自己的反應無效,前景無望,即使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果,也就是說 :“結果不可控”認知和期待使人產(chǎn)生無助感。 ( 4 ) 表現(xiàn)出動機 、認知和情緒上的損害,嚴重影響后來的學習 矯正策略 1、充分理解習得性無助的成分。 2、發(fā)現(xiàn)根本的信仰,以及引起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覺。 3、改變、駁斥歪曲信仰的方法,減少認知、情感、動機的虧空。 不斷的失敗會讓人絕望,嘗試成功能讓我們感受到鼓舞,激發(fā)我們向前的斗志。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所以成功是成功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