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道理我都懂,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發表時間:2018-05-02 10:05

文:南寧心翔心理

遇到任何問題,我們都是習慣先跟對方講道理。這種模式別說是成年人,就算是小學生都知道。可我們也經常會得到這樣一句反饋“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我想這種“道理我都懂,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很多人的寫照。從事心理咨詢這么多年,每次聽到這樣的話,都能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刺痛我的內心。







如何過好這一生,是一個很大的命題,而非幾個或幾十個道理所能解答的。


每個人從小就被爸爸媽媽教導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每個人也都希望有個美好的人生,但當我們停下來看自己或周圍時,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觸:人生百態,世事無常,人生不如意的事竟然占了十之八九。如果再悲觀一些,我們可能會感覺生活變成了“生下來,活下去”。


其實,這只是一部分人的生活狀態,我們同時也要看到有些人哪怕遭遇挫折,不斷的經歷痛苦哀傷,但還是能笑面人生。“為什么他們能笑面人生,而我卻被挫折打擊的承受不住呢?”


事實上,我們每個個體,從成為受精卵的那一刻到生命終止,這整個過程無論我們接受與否,其中都有四分之一的時間是生理上不斷生長達到成年個體,這是人類的DNA所決定的,與我們自己的意愿無關。但在心理上的發展則是不確定的,有些人進入老年,心理年齡(心智)可能還處于青少年期,甚至是兒童期的狀態。


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人生幸福與否不只是與生理健康有關,心理的健全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涉及到人類心智化的發展過程。





關于心智化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簡單從兩方面來描述。


一是情緒感覺方面的發展。


剛出生的新生兒本身就已經具備一些初級情緒,比如愉悅、滿足等。這和嬰兒最早期的大腦發育相關。新生兒出生時大部分的腦細胞已經具備,但許多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卻需要8-9年的時間才能建立起來。所以人類的有些情緒是在后天學習發展而來的。


對嬰兒來說,哺乳的體驗是相對重要的。嬰兒饑餓的感覺就會促使ta尋找乳房,通過吮吸乳汁獲得愉悅、滿足的體驗。隨著身體的消化,這種愉悅、滿足的體驗漸漸消失,饑餓感又浮現上來。這是個周而復始的循環。


在這個過程中,饑餓感浮現出來之后,乳房出現的及時與否對嬰兒的情緒發展會有著不同的影響。若母親及時給予乳汁的滿足,嬰兒可能會體驗為是神奇的、理想化的乳房。這可能導致嬰兒對等待乳房出現的焦慮無法承受,焦慮可能就成為這個個體生命中的無法承受之重。若母親不能給予滿足,嬰兒又不得不承受他無法處理的焦慮,以至發展為喪失、創傷的體驗。內在情緒體驗不斷被破壞,無法得到有效的整合,若不能被很好的修復,嚴重的甚至會有精神分裂的隱患。



   情緒的發展還需要心智化另一方面的促進,這就是思維的發展,也可以說成思考的功能。

    比昂說過,嬰兒是在感覺餓了但乳汁并沒有出現的那一刻學會了思考的。在那一刻,嬰兒可能首先體驗到了焦慮,這個焦慮體驗促使嬰兒開始發展思考的功能,具有了思維。開始理解自己的遭遇,理解事物本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理解發生了什么事。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這時個體就不會完全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從而修復我們的情緒。就像我們抑郁、焦慮、煩躁不安,但往往我們并不知怎么回事,以為就是某事引發。面對同一事件,每個人的感覺可能是不一樣的,同樣經歷汶川地震,有的人能夠繼續自己的生活,有的人可能到今天生活似乎都停留在那里,無法繼續。顯然這和我們每個人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息息相關。


而我們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恰恰就反映出了心理功能水平的差異。對有些人來說,當他的感覺使得情緒紛繁錯雜無法整合時,往往會沉浸其中無法自拔。這種狀態下,似乎情緒困擾占據了生命的全部,思考的功能被嚴重的削弱,也就不見了理性的部分。然后ta往往會以別人無法接受的方式付諸行動,從而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們的生活中那些不安常理出牌的人,那些讓我們猝不及防、很難理解的人,他們的行為偏離了正常的發展軌道。這類人由于內在情緒的困擾,自身處理情緒的功能又未能獲得很好地發展,他們在行動過程中自然也就很難去考慮顧及他人的感受。在與他人的現實交流中,其實他們更多是停留在與自己的情緒掙扎中而無法擺脫。處于這種情緒體驗中的人,自然給他人的感覺不會太好。在這樣的特殊階段,道理的影響力顯然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我們處于內在情緒困擾中,我們的全部精力都將消耗在與情緒的沖突和掙扎中。如果我們思考的功能沒有完全被破壞,那在很大程度上我們能夠通過理解內在沖突而修通自身的情緒,從而走出情緒的困境,最終獲得自身的成長。


反之,這種情緒困境的體驗可能就要對我們產生極大地攻擊性了。無論這個攻擊性朝內亦或是朝外,都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種例子其實我們很多人都遭遇過,比方說上學時遇到難題,在百思而不解,急的抓耳撓腮時,這個時間段若是超過一個承受的閾值,內心的惱怒就慢慢開始浮現了。在表象上是難題未解,實際上可能是我們無法承受情緒體驗中的困擾、無力、挫敗感等。當這些感受累計到一定程度而無法整合修通時,潛意識會選擇一個對象作為替罪羊。讓我們感覺似乎所有的痛苦困境都是這個替罪羊導致的,從而對這個替罪羊進行攻擊。遺憾的是無論我們選擇自身還是對方作為替罪羊,都只是被自身的情緒所綁架,然后按照情緒的指示完成莫須有的罪名:要么指責題目太難,要么攻擊自己太笨。結果可想而知,這種情緒體驗下,使得我們偏離了當下自己本該應對的場景。再舉個例子,考試大家都經歷過,每次考試前老師都會交代遇到難的題放一放,先做后面的題目。但若我們的心理功能不夠,難題導致的情緒體驗就會把我們困住,無法擺脫,進而影響整個考試過程。生活中也往往如此。曼德拉出獄后曾說:“我若不能把痛苦和怨恨留在身后,那我其實仍在獄中。”





   講道理,更多是所謂的應該和不應該。如果人生只剩下講道理,那我們很大程度上就會把自己局限在理性的框架下,這就會導致出現一種被捆綁的、刻板的人生,并且這種人生在一定程度上會把自我的情緒閹割掉。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很多情感隔離的個體,就是以道理為生命的全部。似乎他們只要按道理行事,就可以獲得幸福的人生。孔子的“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一個修煉的過程。我們關注自己的情緒,傾聽內心的聲音,才是真正對自己的尊重和關愛。


如果想過好這一生,光靠道理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我們內心開始浮現“道理我都懂,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樣的話時,就意味著我們要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嘗試去探索、理解生命了。當我們能去思考除了道理以外的東西時,我們可以更多的去關注我們的內心,這才是我們的福祉。我們想要獲得內心的成長,更多的則是需要在探索內心的過程中,有破繭成蝶的勇氣和欲望,能忍受情緒的煎熬和攻擊,再不斷自我成長修復,從而尋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微信圖片_20180426111335.jpg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国产嫩草|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网|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精品系列|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三级a乌鸦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免费观看| 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久久人人超碰精品CAOPOREN|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日本精品视频一视频高清 |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日韩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潘金莲 |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 99精品福利国产在线导航|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