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南寧心理咨詢師談——單親家庭的親子關系怎么破發表時間:2018-03-19 10:02 南寧心理咨詢師談——單親家庭的親子關系怎么破 文:心翔廣西心理咨詢師 安然 首先呢,我們談下單親不可怕。我們不妨和孩子敞開來談論這個單親這個事情,比如是離異家庭的話,可以跟孩子說,當初爸媽相愛的時候生了你,現在呢,因為生活發生了一些改變,爸爸媽媽不能夠生活在一起了,但你永遠是我們的孩子,爸爸和媽媽對你的愛不會因為不生活在一起了而減少。通常孩子一時還不能接受這個事實,這時不妨讓孩子把那些悲傷失落的情緒表達出來,讓他有一個哀傷的過程,這對孩子處理這樣一個分離創傷是有好處的。如果可以的話,盡量的可以讓孩子與另一半可以多接觸,多見面,這樣可以使孩子被拋棄的感覺得以減弱。另外,單親的家長也不要因為單親而自卑或是自怨自艾。當單親成為不可扭轉的事實時,我們的穩定可以讓孩子覺得單親并不可怕。
另外一方面,我們很多單親的家長因為心懷內疚,出于補嘗心理,容易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愛傾注在孩子的身上,把孩子作為精神上的寄托,同時也希望孩子能陪伴自己,慰藉自己。對于孩子來說,他會認同父親或是母親的這種做法,進而在家庭中去替代丈夫或是妻子的這一角色。顯然,這在家庭關系是不合理的,是低分化的,通俗地說就是太粘了一些,在孩子長大成人需要獨立生活的時候,這樣的父母不能夠承受這樣的分離。
我給這樣的家庭的建議是,單親父母應當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拓展自己的視野,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而不是將孩子栓在身邊,要能夠允許孩子像一條魚一樣離開自己去大海更深處生活。其實單親家庭也可以擁有幸福。
所以套用剛才第一句話的格式,我們可以說“單親家庭不可怕,就怕你覺得它可怕”。
單親家庭孩子最大的成長障礙,并不來源于單親家庭本身,而是來源于父母自身對于單親家庭的恐懼,自卑和焦慮。當然,你要說少一個父親或者母親的角色,對孩子來說毫無影響,那是不可能的,但一個對自己單親家長身份更加接受的家長,比一個總是覺得因為單親而對孩子有愧疚感的家長,肯定要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甚至,也比兩個經常讓家庭陷入戰火和紛爭或者冷暴力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誠然,也許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人對單親的家庭或者孩子充滿歧視或者敵意,但,你怎樣面對這些敵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如何對待自己的處境。你是認同這些敵意,抱怨攻擊?(對的,這也是一種認同),還是能夠有力量明確地與這些敵意劃清界線,明白那些敵意只是對方的偏見和投射,根本無法定義你和你孩子的人生。
至于說單親家庭另一個父母席位的缺少這個問題,我覺得上帝關上一扇門,自然會打開一扇窗,多多少少,孩子的生命中會出現一個這樣的替代角色:父母的親人朋友中的某個人,當然更好的是,你開始經營一段新的有質量的親密關系中的那個新的伴侶。
對孩子最好的方式之一是過好自己的生活,這個觀點放在哪種家庭情況下都適合,所以,我覺得單親的父親和母親,按照我說過的那個順序,首先要能照顧到自己的需求和情緒,不論你是尋找新的親密關系,還是選擇繼續單身,都要有自得其樂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對未來生活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作為父母,應該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呢? 有很多家長說,我們關系很差,但是我們從來不在孩子面前吵架。我想這部分家長確實很不容易,他們懂得了夫妻關系對孩子的重要性,然而,他們卻也曲解了這個重要性,曲解了所謂“夫妻關系和諧”的內涵。他們在孩子面前展示的“和諧”其實是虛假的,千萬別以為孩子遲鈍到感受不到,千萬別以為孩子只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他們有時候用鼻子就能夠嗅出哪種隱藏的火藥味。所以刻意地壓抑隱藏是勞而無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對從來不吵架卻壓抑著自己的父母。孩子更需要一對有著真性情,會吵架,但也有能力迅速解決紛爭的父母。
如果你問我,什么是完美的夫妻關系,我想我只能說不知道,而且似乎,我會有一些懼怕這種完美,因為完美代表定格,定格代表僵化,而健康的東西,無論是人還是關系,都必然是靈活而不是僵化的。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一對越是敢于面對自己真實需求和情感的夫妻,越是有勇氣與對方坦誠溝通的夫妻,越是能夠給整個家庭,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更多的愛和快樂。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想要表現出完美的夫妻關系,我們可以想像,這對夫妻也許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要求完美,與其說努力方向是真實而非完美的夫妻,不如說做真實而非完美的父母。
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是的不是真實的自己,而是要求表現得完美,深入一下他們的內心你會發現是這樣工作的。
首先,在他們的內心世界里自我價值感是比較低的,所以他們害怕犯錯的,要求自己是完美的,當他們有了孩子以后,也會要求他們的孩子完美,但是,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他會順從父母這樣的要求,犧牲掉自我來滿足父母的要求,比如說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各方面表現還不錯,甚至是優秀的,大家給這孩子的評價大多是正向的,同時,這個孩子的內心會充滿著被控制的憤怒,由于孩子這個憤怒指向的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在憤怒的同時,也會有內疚,因為這是道德上不被允許的。
這個時期不會持續太長,孩子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識進一步加強的時候,當他有足夠力量的時候,他會變得異常叛逆。當然,如果這個孩子只是叛逆那還真是算幸運的,更多要求完美的父母家庭出來的孩子長大之后得人格障礙或者是精神分裂癥的可能性會很大。
真實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為豐富的。其實,我們身為父母,除了教孩子知識、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教他們成為真實的自己。當然,這一切都從做真實的自己開始,包括呈現真實而非完美的夫妻關系。
孩子除了父母一無所有,父母是他們最可靠的依賴對象。嬰幼兒期父母的影響,對孩子以后人格發展具有不可逆轉的作用。家長都希望孩子有良好品格、健康身體和健康心理,以及一個美好前途。但真想讓孩子獲得這些,好的夫妻關系是核心基礎,也是家長能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是一份足以讓你的孩子享用一生的禮物。要知道,家庭和睦的人,才是世界最幸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