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南寧婚姻家庭咨詢師談健全的家庭不等于健康的家庭發表時間:2018-01-04 10:01 健全的家庭不等于健康的家庭 文:心翔南寧婚姻咨詢師 安然 前段時間和人說到家庭對心理的影響,有人問,健全的家庭也會出現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嗎? 這個突然讓我想到,很多夫妻出于孩子的考慮,選擇繼續忍耐和堅持,想要給孩子一個父母都在場的健全家庭,以為只要夫妻不散伙,孩子就不會出現心理問題。 嗯,弗洛伊德都說了,再完美的童年也是千瘡百孔的。況且,這個世界不存在完美,所以想要通過追求完美來逃避心理問題是件很不現實的事情。再則,如果存在完美,完美本身恐怕也是一種病。 更何況,父母健全的家庭并不等于健康的家庭。 父母健全的家庭,夫妻都在場,但是整天吵吵嚷嚷,互相指責,互相埋怨,甚至大打開手,或者,冷暴力,相互之間不交流,通過沉默來相互對抗。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孩子最早的學習對象就是父母,當孩子看到父母之間通過爭吵或者沉默來交流,他們也會習得這個交流模式,潛意識認為,只有爭吵或者沉默才是正常的交流模式,其他都是非正常的。當他們長大,意識到這個不是健康的交流模式,想要改變,卻不知道該如何去改,因為這種非健康的交流模式從小到大已經深深地印刻在骨子里,就像一個十幾二十年的老習慣,想改,談何容易?于是通常陷入無力的泥沼里,又將這個交流模式傳遞給下一代,交流模式代代相傳,同樣的心理問題也跟著代代相傳,就像一個永遠都打不破的魔咒。這個還會造成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對愛情,婚姻以及親密關系的恐懼,看到父母,也看到像父母的自己,擔心自己像父母一樣,不想要像父母一樣,于是選擇對親密關系保持距離,或者不愿意建立親密關系。 健康的家庭最完美的一個類型當然是父母都在場,父母之間互相尊重,具備自我反省能力,遇到問題能好好溝通,讓愛的能量在相互之間流動,孩子從這樣的父母身上習得的也是對另外一半的尊重,愛戀,以及對自我的反省,因為能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愛,他們也會對愛情,婚姻,以及維持親密關系產生和持有信心。 以上說的都是健全的家庭,健全的家庭存在不健康,也存在健康,那么單親家庭呢? 很多人都覺得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是不健康的,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為這個,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有時在婚戀上面會遭人鄙視。不可否認,的確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是,讓單親家庭出身的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不是單親本身,而是離婚的父母對相互關系的一個處理。最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離婚之后的父母,一方容易對另外一方,或者雙方都在孩子面前,對另外一方進行指責,詆毀,甚至給孩子傳遞這樣的一個信息“你爸爸拋棄你了!”“你媽媽不愛你了!”等等,或者,當孩子判給甲方的時候,甲方不允許乙方探訪,或者乙方不主動探訪。這兩個情況都會造成孩子的被遺棄感,導致愛和安全感的缺失,這樣長大的孩子也會對親密關系產生恐懼。還有些孩子會滋生愧疚感,認為父母的離異都是自己的錯,這種愧疚感也會導致心理問題。 健康的單親家庭是即使父母離異,相互之間還是保持尊重,讓孩子與雙方都保持交流互動,在孩子面前樹立維護另外一方的美好形象,讓孩子明白,即使父母不在一起了,但是父母對自己的愛并沒有消失,父母作為男人和女人形象的存在,是可以值得愛戀和信賴的,這樣,一方面孩子可以得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另外一方面,對親密關系也會充滿信心和向往。 只可惜,無論是健全的家庭還是單親的家庭,能做到維持健康關系的父母都太少了。 無論是健全的家庭還是單親的家庭,只要不是關系健康的家庭,都容易出現有心理問題的孩子。 相反,只要有健康關系的家庭,無論是健全的家庭還是單親的家庭,孩子都會相對健康,不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