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為什么孩子不愿聽你的話,大多數父母都忽略了這個真相發表時間:2017-11-30 10:15 手邊擺著一本名為《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親子教育的書,這是前一陣子出版社寄來的,應該說,它不失為一本好書。它雖然沒有詳盡深入的釋理,但必要的理念已然字字珠璣地呈現于文中。它了解陷于忙碌煩擾生活的家長們追求“短平快”的閱讀要求,直接以原理——范例——練習的方式,手把手地教家長如何“傾聽”與“說話”。雖然限于書的篇幅,書中的事例絕說不上面面俱到,但即使照本宣科,也能將平日親子之間的矛盾化解掉一大部分。而如果父母能“舉一而反三”,那么效果自然更加可觀。 讀罷此書,在領略到作者為適應讀者需求而煞費苦心的努力的同時,我不禁開始思索:究竟是什么樣的力量使得親子育兒好方法的普及到了不得不訴諸具體練習的地步?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人們日益浮躁的心態。深度報道的評論區里,“這么長,沒耐心看完”的評論日益增多。這個快節奏的功利社會越來越徹底地榨取著人們的活力與耐心,在巨大壓力下生活著的人們越來越依賴感官的直接刺激以放松疲憊的身心。雖然好的思想可以從根本上幫助人們卸下精神上沉重的負擔,但它需要一個耗費大量精力的艱苦的浸潤過程,很多人無法負荷這一點。他們太累了,以致于只想要立時當下的解脫,哪怕只是暫時的。而在學習親子教育理論時,人們基于同樣的原因希望快點“取其精華”,“直接告訴我怎么做,我懶得知道為什么”。 往深一步想,我們可以發現,當一個人的生活由于壓力過大而喪失活力與耐心時,他為了保持內心的平衡及繼續忍受的力量,必然會將越來越多的關注轉向自身。家長們之所以會希望迅速“取其精華”,正是因為內心呼喊著“快點解決這個問題,我好忙自己的事”。可這恰恰與親子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那句說濫了的話“養育孩子意味著全身心的奉獻”為多少家長所津津樂道,但有幾個人能發現,自己其實只是做到了自己愿做的?當一個家長內心深處關心自己遠遠勝過于關心孩子時,他便會傾向于這種“只求魚而不問漁”的解決之道。 再往深里想,我們可能會驚愕地發現一個事實:一個關心自己遠遠勝過于孩子的家長,必然會本能地采取自我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因為他的根本目的是減少自己的麻煩,提高自己生活的舒適度。孩子是他生活的一個部分,同樣必須負擔起上述責任。因此,書中所批判的那些言語和行為,便會顯得那么頑固難移,即使如書中所教那般勤于練習,也難完全根除。最要命的是,孩子們都是敏感而具有非凡感知力的生物,他會很容易發現家長言語行為的干澀,進而洞察父母內心真實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的結果是:家長按部就班地說了,聽了,但依然沒效果。 因此,細細想來,這類書只適合于那些心中確實無條件地熱愛孩子,而僅僅是教育上不得其法的家長。但對那些實際上最愛自己的父母來說,這些方法根本不能長期有效。孩子只能被欺騙一時,當他發現真相時,會感到被欺騙的重傷,進而反彈得比以前更厲害。表面上的修修補補根本無法改變大廈顫巍巍之將傾的現實。 沖破這一死局只有一個方法:直面真實的內心,并作出改變。說來容易,但這是多少人窮盡一生都做不到的事。死局之所以被稱為死局,不是沒有道理的。 心翔心理咨詢公司:提供南寧親子關系咨詢 南寧孩子教育問題咨詢 南寧學生學習問題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