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喵了個咪呀發表時間:2017-07-30 16:10 今早去菜市買菜,在一家干雜店門口,見到有趣一幕。一只約模一歲大的中華田園貓神色自若地虎踞在店主人的坐位上,(其主不在)尾巴平放,全身一動不動。貓背灰腹白,毛色發亮,眼中神光湛然。它細細打量著店前來來往往各色人等,仿佛自己不是貓,而是這家店的小主人,正悉心照料自家生意,模樣頗令人忍俊不止。彼時店里走出一位中年婦女,端著一個小筐,走到凳子前,也不說話,俯身往攤中的貨框里加貨。貓見了并不驚,頭后昂,腰微伸,將自己的臉湊到主人面前。主人順勢在貓臉上輕吻一下,像媽媽在不經意間吻了自己乖巧的幼子一樣。貓很開心,一面如狗兒般的的搖著尾巴,一面擺出副傲嬌的神態,看來是被其主人吻慣了的。主人吻過貓,又回屋中,貓也恢復成原來那副樣子。見我饒有興趣地看著它,側過頭來,沖我“喵~”了一聲,好像說:隨便看看,有什么需要的嗎? 見過許多貓,有的頗有靈氣,有的野性十足,但神態如此似人,一副“貓身人樣”的,還是頭一回。有人問:動物也有心理嗎?答曰:有!而且貓狗這一類動物,由于長期被人類馴養,與人類共同生活,進化出較為復雜的心理和思維萌芽,成了人類的伴侶動物。寵物頗有靈性,能與其飼主和人類進行簡單的思想交流,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此文并不是要談論寵物飼養或寵物心理,要談的,是飼主心中愛。 家貓并不是一種好飼養的動物。貓性聰慧,善捕獵,喜群居,常夜游,忠于族群,領地意識極強。因其眼部構造之異故能攝光,常日伏夜出。好食鼠類,不僅因為鼠類數量龐大,是食物璉中重要一環,而且鼠類的肌體中含有貓身不能自行合成的牛黃酸,貓通過大量進食鼠肉來補充該物質,保持其在夜間視覺敏銳,獲得在自然界激烈竟爭中的生存能力。但今天的城市里,人類為防治鼠害常用投擲毒藥的方式。許多愛貓人士為了防止其貓食鼠后二次中毒和貓兒逃家的行為,對貓采取喂食貓糧和封閉飼養的方法,造成有的貓膽小怯懦全無靈性,有的貓變成令人頭痛的城市流浪貓。 與人類長期共同生活,貓“開發”出兩套語言系統----與自己的同類傳遞信息時發“嗷”音,與人類進行感情交流時發“喵”音,再配以抑揚頓挫的聲調和特殊的肢體語言來獲取飼主的歡心。許多人愛養貓,但養著養著,貓逃家了。這是因為此貓既沒有將主人的家視為自己的領地,也沒有把主人一家視為自己的族親,它自然要“打天下”去。貓若將主人家視為自己的領地,視自己為家庭成員之一時,是很忠誠的!主人通過在它小時候給它喂食、洗澡、梳毛、撫摸、撓癢癢、做游戲等行為就很容易讓它產生歸屬感。 眼前的這只貓顯然對它主人和家是有認同感的。想來它的主人很愛它,常與它親密接觸,喂它吃好的。它眼中神光甚足,一看就知道吃的是富含牛黃酸的高級貓糧。(人不會與一只常吃老鼠的貓親嘴吧?)那般光亮毛色,只有運動量充足又常洗澡的貓身上才能看到。更主要的是它那怡然自得的神態,就不是一只長期被打罵關押的貓臉上流霞出的。貓的靈氣是它野性的一部份,衣食充足來去自由又倍受寵愛,這種生活給了它安全感,歸屬感。更使它對人友善,把自己當成家的一員,把我這個外人也視為自己的同類不成? 通過觀察一個人的寵物,可知其主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征,知其為人處世和對待生命的方式。世界上的確有一種人通曉愛的本質,外界萬物萬事在其眼中,如羅夏測試中的墨跡,可以自行定義。他們在生活中修行,生命里一切順或不順境皆被他們視為助緣。在他們的觀念中,愛的定義包含著平等、自由、負責、付出不求回報、自律、不傷害等諸多正能量。他們愛自己愛萬物,善待眾生。因為明白心性平等,故不追求高高在上的地位,認為自己不過是普羅大眾中的一員。他們就在人群中,僅在不經意之間稍露行藏,有緣方得一見。也許貓的主人便是這樣的人吧。 見我久久沒有行動,貓又沖我“喵~”地叫了一聲,仿佛是問:有什么問題嗎?呵呵,沒什么問題。我沖貓一笑,自顧而去。貓兒呀貓兒,祝你聰明,祝你健康!愿你和世上一切生命都被善良地對待! 心翔心理是廣西規模最大的綜合心理服務機構,提供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師培訓、心理課程、心理健康體檢、心理咨詢室整體建設方案、企業員工心理援助計劃(EAP)等。心理咨詢電話/微信:15078805124,心翔助理;心理咨詢師培訓電話/微信:13152512798,劉老師;心理健康體檢QQ:2804324188,覃主管;心理課程電話/微信:18078110545,小覃;心理咨詢室整體建設方案及企業EAP服務電話/微信:13517884814,林老師。 上一篇EAP咨詢的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