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朱為什么不說出來
小時候是個金庸迷,看天龍八部,不明白阿朱為什么要假扮段正淳的模樣,甘愿受愛人蕭峰一掌而死,只要阿朱說出她是段正淳的女兒,蕭峰也許放棄復仇亦或者和段正淳把事情談開,戳穿馬夫人的謊言,或許兩個人就依約去塞外草原過著幸福的生活了。但是阿朱說不出,寧愿赴死。幾年后蕭峰在雁門關外斷箭自戕也追隨阿朱而去。造化弄人,陰陽兩隔,令人扼腕。
阿朱和同胞的妹妹阿紫是大理鎮南王段正淳與阮星竹偷情所生,姊妹兩個從小便被送人撫養后又被拋棄。小阿朱流落街頭時遇見慕容博,被收留后帶到姑蘇慕容家當了丫頭。她最高明的本事就是易容術,是自己摸索出來的,并沒有人教過她,是一種天生的能力,通過觀察把別人的特點把握住并表現得如此惟妙惟肖,從精神分析的視角看,這表現了在阿朱的內心世界里是鮮有自己的,她的存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為了別人。她為了化解蕭峰與父親段正淳的誤會舍身赴死。阿朱的自我是弱小的,甚至沒有自我,
阿朱從小先被親生父母拋棄,再被養父母遺棄,這個創傷完全占據和影響了阿朱的內心,阿朱內心讀白是:一定是我哪里不夠好,所以他們都不要我,如果我變得更好,就不會再被拋棄。于是乎我們看到的是表面聰慧,能干,時刻為他人著想的阿朱,而其內心深處是低自尊的,因此她時常易容,把自己藏起來,易容后的形象不是垂垂老者,就是粗莽大漢。早年有過被拋棄創傷的孩子長大后很容易變成利他主義者,將自己內心那個受傷的小孩投射到外界他人身上,并不遺余力地幫助他,不拋棄不放棄,不自覺地以為可以通過這樣的行為方式來治療內心被拋棄感占據帶來的傷痛。
所以,寧愿以死化解根本不存在的仇恨,只是為了愛人和父親的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