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南寧心理咨詢,“危險的 14 歲”:孩子青春期的心理挑戰發表時間:2024-07-25 18:30 你是否曾經注意到,有些14 歲的孩子表面上看起來若無其事,但實際上內心可能早已崩潰?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尤其是在青春期這個特殊的階段。那我們需要關注到孩子的哪些需求點呢?
第1、權力需要,青少年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油鹽不進。他們的內心:"即使我知道你說的是對的,我也不會聽你的,因為那是你的想法,而不是我自己的想法。青春期是孩子的第二叛逆期,也是孩子自我認知的再次發展的時期,這時候孩子渴望權力,希望自己說了算。這種時候引導孩子變得尤為重要,父母要讓孩子把話說完,才能進行引導。不然孩子會拒絕溝通。
第2、自我認同的需要,孩子不喜歡被批評,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當話語里對孩子有貶低和指責時,孩子就會記在心里,把你們統統都關在心門之外,雖然表面可能不會去對抗,但心里從此再也不會順從。孩子的心聲就是:嘿,別用那種命令和咄咄逼人的語氣跟我說話,我不是你的附屬品,請用尊重和平等的語氣態度和我溝通。
第3、親密又獨立的需求,父母發現孩子總是關著房門,想和他說話時感受到孩子拒絕,不再主動溝通,問多了,他就會不耐煩甚至發火。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相處最理想的狀態便是:給我獨處的空間,別總來打擾我、指揮我,如果我遇到解 決不了的麻煩時,希望你們能及時出現為我提供我需要的幫助,但是不要對我吼叫發火。當我做的某些事有重大偏差時,你們直接、清楚、簡單明了地告訴我就行了。這便是我所期待的,與你們"既親密,又獨立"的狀態。
第4、渴望被理解和支持,絕大數父母習慣和孩子關系對立,不是站在老師那邊,就是站在道理一邊,不論你站在哪一邊,慕終你都不會贏得孩子的心。孩子總是希望父母是自己的同盟和避風港爸媽,我希望當我和別人發生沖突時,不管怎樣你們情感上先站在我這邊,先要護著我這個自家人,別一上來就胳膊肘往外拐只顧護著外人。如果你們真對我有意見,也希望是事后咱們關起門來慢慢談。給我留些面子,讓我感到溫暖。
第5、拒絕父母的情感綁架,爸媽,我真不希望你們時刻把"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掛在嘴邊,因為那會讓我感到愧疚總覺得自己必須做些什么來償還對你們的這份虧欠感。當一面是償還的莊力,一面我又感到自己做不到時逃避(不上學或是生病)就是我的唯一選擇。我希望和你們的親密是建立在彼此欣賞、認可和愛的基礎上,而不是用內疚把我們綁在一起。
第6、表達自己觀點的需要,青春期的孩子總會說一些父母不太認同的奇怪觀點這讓父母很焦慮,孩子說的正起勁呢,就開始反駁或者是講道理,這也是讓孩子不想和父母說話的一大原因,其實表達本身就是一種治療,孩子其實是想和父母說:即使最后證明你是對的,我是錯的,我也希望你能對我表達觀點的權利表示尊重,因為這才叫討論,而不是一直的否定。
第7、當我求助時,請認真傾聽我。現在的孩子自殘,甚至有的孩子會想要自s,這是孩子在和父母求助,他們的內心其實在這樣吶喊:爸媽,我有時候說"我要去s"時,其實真正想表達的是:“我渴望你們能停下來,好好聽聽、理解和尊重我的想法和需要。許多時候我傷害自己,也只為換來你們的理解。所以這時候父母更要放下固執的想法,先去傾聽孩子,千萬不要繼續刺 激和壓 迫孩子。因為也許你的冷漠和絕對,會是莊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8、不喜歡被嘮叨,為了讓孩子聽話,父母對著孩子一直說,一直說.子煩躁不想聽,父母就覺得孩子難溝通,不聽話。其實孩子只是希望父母:請你跟我說話時,別摻雜那么多激動的情緒,也不要用那么高亢或低落的語氣跟我講話。更不要把一句話能講清楚的事兒變成十句話來說。青春期的孩子最喜歡簡單明了的對話,不希望父母把自己當孩子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