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南寧心理咨詢:心理學的疏離型依戀發表時間:2024-04-09 18:00 你經歷過親密關系中的冰冷時刻嗎?也許是錯誤的婚姻,導致一方對另一方很冷漠,什么東西都和你分的很清,冷暴力具有比吵架還要大的殺傷力,而使用冷暴力的人卻常常不自知,或者說 ta 不知道除了這么做,還能有什么更好的處理方式。這種習慣性地把對方推開、保持沉默、讓對方感受到親密關系中喜提透心涼冰箱的感覺,可能源于依戀模式中的疏離型依戀。疏離型依戀是一種個體在親密關系中表現出避免親密接觸、不愿表達情感、缺乏信任和依賴他人的行為模式。這種依戀模式通常源于早期的童年經歷,對個體的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 01 疏離型依戀特征 1. 冷漠與避免情感表達:疏離型依戀的人通常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情感經驗,他們更傾向于對情感保持距離,表現得冷漠和不關 心。 2. 避免親密接觸:這些人往往避免身體上的接觸和親昵行為,可能對親密行為持保留態度,因為他們害怕過度暴露自己的情感。 3. 缺乏信任和依賴:疏離型依戀的個體往往對他人的誠信和可靠性存在懷疑,缺乏信任感。他們也不愿意依賴他人,更傾向于處理問 題,避免依賴他人帶來的傷害。 02 疏離型依戀案例 疏離型依戀的嬰兒在媽媽在場時,表現得漠不關心,當媽媽離開時,嬰兒也不傷心。他們對陌生人的反應與對媽媽的反應相同,重聚時 他們回避媽媽,或者緩慢地靠近媽媽,而當被抱起時,他們常常并不愿意靠近。 后來研究者用儀器再次測量嬰兒的體溫和心跳,發現結果完全相反。生理指標顯示他們在媽媽離開時非常慌張和恐懼,反應劇烈。 因此,當你的依戀模式呈現為疏離型,往往會讓伴侶感覺到冷漠、不被重視,但只有你自己明白,冷漠的外表下或許是一顆炙熱、渴望 被愛的心。 小玲是一個疏離型依戀的個體。在她的童年時期,她的父母因為工作忙碌而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陪伴她。她常常感到孤獨和被忽視,無法 獲得父母的情感回應和關注。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逐漸學會了將自己的情感隱藏起來,不輕易表達內心的需求和情感。當她面臨親密關 系時,她會感到不安和拒絕,往往選擇保持距離或回避。 疏離型依戀對于個體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產生負面影響。這種依戀模式使個體難以建立穩定的、滿足的親密關系,并可能導致孤獨感、 抑郁和焦慮等心理問題。因此,了解自己的依戀模式,特別是疏離型依戀,對于個體的發展和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他人呈現出疏離型依戀的特征,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專業人士可以幫助你探索早期經歷、 建立信任、改善情感表達和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模式,從而促進個體的成長和幸福。 03 疏離型依戀與內心的沖突有關 疏離型依戀的形成與早期童年經歷、缺失的情感關注等因素密切相關。這些經歷導致個體對親密關系產生不安全感,進而選擇避免接近 他人和表達情感的方式。然而,這種依戀模式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產生負面影響。它可能導致孤獨感、抑郁和焦慮等心理問題。 疏離型依戀與內心的沖突也有關。個體渴望親密關系,但對于親密關系中的脆弱性和風險感到恐懼。因此,他們選擇遠離情感表達,希 望自己能夠保持獨立和安全。 試想一下,你現在是一個小嬰兒,困意襲來你想睡覺,但照料者把你搖醒、逗你開心,你此時的需求沒有得到回應。 你是一個 1 歲的孩子,當媽媽下班回家,你向媽媽表現出開心、張開懷抱,但是媽媽沒有注意到,你一個人呆在原地..... 你現在 2 歲已經學會表達情感,你對媽媽的離開表現出傷心,但她沒有回應你。 周而復始,當照料者離開或者回來,你不再表現出太多的情緒,似乎他們的陪伴可有可無。 長大以后,你逐漸聽到周圍人對你最多的評價是:冷漠、不易親近、非常理性.......你是一個內心封閉、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的孩子。 也許只有你自己知道,在親密關系中的冷處理,只是因為內核脆弱易碎,所以需要筑起層層圍墻保護自己,避免創傷記憶被激活、再次 受到同樣的傷害,選擇回避沖突和疏遠對方,只是你保護關系的一種手段。 最后, 疏離型依戀是一種在親密關系中表現出避免、不愿表達情感、缺乏信任和依賴的心理模式。通過了解其定義、特征以及案例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種依戀模式對個體的影響。同時,尋求專業幫助和進行心理咨詢,將有助于個體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