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南寧心理咨詢_孩子接受不了批評?| 掌握批評的正確方法,教出孩子的樂觀性格

發表時間:2022-12-10 15:14作者:南寧心理咨詢中心來源:南寧心理咨詢中心
當你批評孩子或當孩子的面批評自己時,必須十分謹慎,因為你在塑造孩子自責的解釋風格,有兩項規則你需要注意:第一項規則就是準確;第二項規則是應以樂觀的解釋風格來批評孩子。
   
為什么呢?悲觀不就是一種對世界沒有任何影響的心態嗎?如果你這樣想,那就錯了。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在著作《教出樂觀的孩子》中,對此做出了詳細的研究與解釋,在1000多個研究中的50萬名成人與兒童被試中,可以得到結論,在以下三方面,悲觀者的表現更差:

1、他們更容易感到抑郁;
2、他們在學校、工作及球場上所獲得的成績都低于其具有的潛在能力;
3、他們的身體健康情況不如樂觀者。

對世界持有悲觀的看法也許會使你看起來更世故,但是所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如果你的孩子學會悲觀,ta會面臨學業成績差的風險,罹患抑郁癥與焦慮癥的風險,ta的身體狀況也可能較差。更糟的是,孩子的悲觀可能成為他終身衡量挫折及失敗的標準。

好消息是:ta可以在你的協助之下習得樂觀。

圖片

01
解釋風格:
樂觀養成的基礎
樂觀是看到半杯水時認為它是半滿,或總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或是習慣性地期待現實中的問題能像好萊塢電影一樣有圓滿的結局。

樂觀的“積極思維”告訴我們,樂觀可以是那些百說不厭的勵志言詞,例如,“每一天,每一件事,我都越做越好”,或是想象自己打球入洞的情形。這些可以是樂觀的證明,卻遠不是樂觀的全部。

從過去20年的研究中,調查者已經了解到樂觀的基本原則。樂觀的基礎不在于勵志詞句或是勝利的想象,而在于我們對原因的看法。

我們都有對原因的習慣性看法,我稱此為個人特有的“解釋風格”(explaining style)。

解釋風格從兒時開始發展,如果未經干預,就會保持一輩子。當孩子解釋為何某一件好事或壞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有三個重要維度需要考慮:永久性(permanence)、普遍性(pervasiveness)與個人化(personalization)


02
永久性:
偶爾vs.總是

  • 壞事發生時

最容易患抑郁癥的孩子認為:壞事件發生在他身上的原因是會永久存在的。既然永久存在,壞事就會不停地發生。相反,從挫折中爬起和抗拒抑郁的孩子則相信導致壞事發生的原因只是暫時的。

圖片
圖片

永久性原因與暫時性原因的不同,看起來也許并不明顯,但是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太重要了。

在第一個例子中(沒有人會……),悲觀的孩子認為造成沒有朋友的原因會永久持續,但是樂觀的孩子則認為只要他繼續花時間(……需要時間……),最終是會交到好朋友的;
在第二個例子中(……最壞的媽媽……),悲觀的孩子認為原因是長期的性格所致,而樂觀的孩子則怪心情不好(……壞心情),而心情是可以轉變的。悲觀的孩子認為壞事是來自自身個性上的缺點,樂觀的孩子則認為壞事是心情及其他短暫、可改變的狀態。

如果你的孩子將ta的失敗、遭拒絕以及遇到的困難稱為“永遠”或是“從不”,那么ta屬于悲觀型。如果ta將失敗等原因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將不好的事視為“有時候”、“最近”,那么ta就屬于樂觀型。

  • 當好事發生時


樂觀與悲觀的孩子,對好事的發生也會有不同的反應。相信好事發生的原因是永久的孩子會更樂觀(正好與對壞事的解釋風格相反)。

樂觀的孩子以永久性原因的方式來解釋好事,他們將原因歸為自身具有的特性與能力,比如努力工作或討人喜歡,他們會用“總是”來形容好事的原因。

悲觀者則將好事歸因于過渡性原因,“我那時心情好”或“我這次努力練習”,他們對好事的解釋限于“有時候”和“今天”,并且時常用過去式和限制次數,“我這次努力練習……”。

相信成功是由永久性因素引起的孩子,下一次會更努力地去嘗試;相信好事發生的原因只是暫時的孩子,即使成功了也可能放棄,因為ta認為成功只是一次意外。

03
普遍性:
特殊 vs. 一般
如果你相信原因是永久性的,你會預測它對時間的影響。如果你相信原因是普遍性的,你會預測它對你一生中的其他事情帶來影響。

面這個例子,可以更好地解釋二者的不同。
杰里米與瑪莉莎同為七年級學生,他們的學校與其他州的9個學校被白宮選中,可以選送一男一女兩個學生到華盛頓與副總統對話,討論兒童協助保護自然資源的舉措。每個七年級學生都希望自己被選中。

校長決定通過舉辦論文競賽的方式選取學生代表。杰里米與瑪莉莎都花了好幾個星期的時間做準備。杰里米畫了一張海報,上面有很多事情是其他同齡人也可以幫忙做到的,瑪莉莎則對其他年級的學生做了一項調查,記錄他們對拯救地球做過的事。為了能走進白宮,他們到圖書館去閱讀有關自然資源的資料并為此花去了數星期的精力。

七年級的老師選出四篇論文,然后再由校長選出兩名代表。當杰里米與瑪莉莎得知他們的論文入選時,他們都十分興奮。

那天放學前,校長在廣播中宣布最終選中的兩篇論文。杰里米與瑪莉莎都沒有被選中,兩個人都十分失望,但是杰里米與瑪莉莎有很不同的反應。

杰里米的反應:
“我是個失敗者!我如此努力寫這篇論文,結果還是輸了。我的寫作能力真是很差,就好像我所做的其他事一樣,從來就沒有一件事順利,我還不如放棄算了,反正不管我怎樣努力,到頭來總是做不好,還是就做我自己吧!我知道每個人都認為我很笨,我還異想天開地認為自己有機會去白宮,我的朋友一定在背后笑我。”

放學回家后,杰里米躲進自己的臥室,拒絕與他的父母交談。晚飯時,在媽媽的一再堅持下,他才上桌吃飯。他挑剔食物,滿臉不高興的樣子,晚飯后,爸爸要帶他去打球,朋友來找他去騎腳踏車,他都不愿意去。

杰里米退縮的表現持續了好幾天。他對學校、家庭和朋友都不感興趣。沒有任何事能給他帶來歡樂,他抑郁的心情也無法紓解。
在杰里米的反應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他對失敗的普遍性看法。相反,瑪莉莎則將她的失敗歸結為特定的原因。
瑪莉莎的反應:
“我搞砸了!我想我到底不是個好的寫作者,我盡所能去做了,但是貝利老師還是認為貝西與喬旭的作品比我的好。”

瑪莉莎放學回家后就哭了,她告訴媽媽她是多么失望,并且說她再也不要如此努力了。媽媽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安慰瑪莉莎,到了吃飯的時候,瑪莉莎已經可以和爸爸議論這件事而不再哭了。瑪莉莎比平日吃得少,但是當爸媽提議出去吃冰激凌時,她顯得很有興致。雖然整個晚上,她還是很不高興,但是瑪莉莎打電話給她的朋友,兩個人談到論文比賽以及周末一起逛街的事。

每當瑪莉莎想到論文比賽的事時,她就覺得不快樂,但是她對生活里的其他事并沒有退縮。她仍然喜歡吃冰淇淋以及與她的朋友聊天、逛街,并計劃周末要做的事。
杰里米與瑪莉莎對失敗的看法截然不同。但他們的即時反應是一樣的:
兩個人都覺得被打敗,都相信失敗意味著他們不是好作家,即對永久性的解釋是相同的。

但是對普遍性的看法卻是相反的:
杰里米是個受難者,他相信他未被選上的原因(除了寫得不好外)是因為他是個完全失敗的人(我的寫作能力很差,就像其他所有事一樣);而瑪莉莎則找到局部的原因,就像她的自我解釋那樣,她相信未被選上是因為她寫得不好,因為她的論文比喬旭與貝西的差。
有些兒童可以把困難鎖入盒子內,即使某一重要部分出了問題時,仍然可以繼續ta的生活;有些孩子則會將困難災難化,當他生活中的一條線斷掉后,整塊布就散了。

由此得出的結論就是:對失敗解釋持有普遍性看法的孩子,當他們僅在一方面失敗時,就會完全放棄;相信特定解釋的孩子,也許在某一方面有了無助感,但是仍會堅定地走完全程。

  • 壞事發生時


圖片


  • 好事發生時


面對好事時,樂觀者相信成功的原因會強化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但是悲觀者相信好事的發生是由某一特定因素導致的。
聰明要比僅在數學上聰明包含更多的信息;討人喜歡的特性暗示有許多人喜歡你,不僅是艾莉卡一個人;有才能比只會唱歌更廣泛。

一般來說,認為好事的發生有普遍性原因的兒童,在生活的各方面都表現得比較好。


04
個人化:
內部歸因 vs. 外部歸因
除了永久性與普遍性以外,解釋風格還有第三個維度,那就是個人化,即決定是誰的錯。當壞事發生時,孩子可能會怪罪自己(內部歸因),也可能怪罪其他人或是環境(外部歸因)。

自尊是受你責怪的那個人管轄的。失敗時經常習慣性地責怪自己的孩子自尊心強,他們覺得愧疚及羞恥。當壞事發生時,怪罪其他人或環境的孩子,對自身評價較高。總的來說,怪罪其他人的孩子會更少地覺得愧疚和羞恥,并且更喜歡自己。當然,他們也是更容易憤怒的孩子。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應該教導孩子將不好的事情皆做外部歸因呢?如果我唯一關切的只是自尊,那么我會提倡這種做法,可是并不是如此。教孩子在事情不順利時埋怨他人就如同教他撒謊一樣,后果是可怕的。

以下兩個行動目標,對孩子會有幫助。

第一個目標是:當孩子做錯事,不要輕易就算了。我最不愿意做的就是培養不會說“抱歉,我做錯了,下次我會做得更好”的孩子。當孩子成為導致問題的原因時,他們必須對事情負責,然后進行改正。

第二個目標是:不要總是埋怨自己。我不愿意看到孩子在事情不順利時,不管是否是他們的錯,總是埋怨自己。抑郁的兒童和成人,不論事情是不是他們的錯,永遠都怪罪自己并且覺得愧疚。長期怪罪自己也會增加孩子患抑郁癥的機率。

我的目標是
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看待自己,當錯在他們時,他們必須負起責任并且盡力修正其行為;當問題與他們無關時,他們仍然會覺得自己有價值。
圖片


05
批評孩子的正確方法
當然,孩子的解釋風格有一部分是從父母、老師那里學來的。他們聽成年人如何批評他們,同時也吸取了批評的方式。

如果今天你批評孩子懶惰,而不是批評他不夠努力,那么孩子不僅會相信他是懶惰的,同時也相信他的失敗是來自永久的及不可改變的因素。
當孩子仔細聆聽父母如何解釋他們自身的不幸遭遇時,他們會以此作為模式。
如果你是個悲觀者,你的孩子會直接從你身上習得悲觀。

因此,當你批評孩子或當孩子的面批評自己時,必須十分謹慎,因為你在塑造孩子自責的解釋風格。

你要遵循兩項規則:

第一項規則就是準確;
第二項規則是在實際情況允許的情況下,你應該以樂觀的解釋風格來批評孩子。

當父母不自覺地用永久性及普遍性的信息批評時,孩子就開始獲取了自己的悲觀模式。
當父母責怪可變化的與特定的問題起因時,孩子就開始習得樂觀。

任何時候當你發現孩子有錯時,如果事實允許,那么著重于特定及暫時性的個人原因,避免責怪孩子的個性或能力。

寫在最后
孩子最初的樂觀或悲觀風格在兒童時期逐漸形成,不僅從現實世界中得到,也從聆聽父母如何批評他和批評自己中得到。如果他的解釋風格逐漸變成悲觀式,他就容易抑郁及很難取得成功。

一如我們的抑郁預防計劃所示,抑郁并非不可避免,父母及教師可以盡極大的努力來預防它。

希望今天的推文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

-END-

兒童情商訓練寒假營火熱招生中


聯系心翔工作人員鎖定寒假名額

圖片

圖片


圖片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色欲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18|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国产99视频精品草莓免视看| 色播精品免费小视频|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99re6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四虎影视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10000| 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影院|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视|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拍|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精品高清m3u8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