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雖然過去了很多年,你仍舊清晰的記得父母打罵你的情景,雖然你已經成年,但是你還會在夢里夢見父母的爭吵,鬧離婚的情景,童年的不愉快,童年的陰影,一直伴隨著我們,始終不曾遠離。有研究發現,童年陰影,不僅僅是影響我們的心靈,還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童年陰影到底多久可以遺忘?它會成為伴隨我們一生的毒藥嗎?我們又該如何療愈童的年創傷呢?01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這條話題底下有1萬3千多條回答,超過3500萬瀏覽。原本很多人以為童年不良經歷是一個很嚴重的事,只有被虐待、毆打、霸凌和侮辱才算是陰影。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遭遇過童年陰影。有可能是父母無意一句傷人的話:“你看看別人,怎么就你不省心”、“你是姐姐,為什么不能讓一下弟弟”、“我工作那么忙,沒時間陪你”也有可能是童年被無視的一個愿望:比如即使考了第一名也沒有買的玩具;還有可能是掩蓋在每一句“我是為你好”之下的那些壓力:“我打你是為你了你好”、“我這么辛苦也是為你了好”。更可怕的是,這些童年陰影很大程度上并不會隨時間而消失。
比如說有的人會對“廢物”、“笨”、“丟人”這類詞特別地敏感;比如有的人會一看到情緒失控或暴力場面就感到渾身發抖;比如一跟人親近就想往后退,尤其被人碰到身體就會更緊張;
面對童年陰影,我們總以為時間能撫慰一切,長大也就過去了。可是并沒有,即使記憶模糊,身體依然記得。02童年的傷,身體會記得
有人說:幸福的人一生都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這句話看起來有點聳人聽聞,但最新的醫學研究發現:不幸的童年,不僅會影響未來的心理健康,更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攻擊免疫系統。大部分人能夠理解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和成年后的內向、抑郁、社交恐懼等有關系,但不會意識到童年隱隱與心臟病、癌癥等健康“知名殺手”之間的關聯。在《深井效應》里,國際知名兒科醫生,童年不良經歷研究領域專家娜丁·伯克·哈里斯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30000份案列研究發現一組驚人的數據:童年遭受過不良經歷的人,發生學習障礙和行為問題發生率會增加32.6倍;患冠心病、癌癥、中風、糖尿病等重癥患病率增加3倍;得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患病率增加4.5倍。
看到這組數據,發現有點悲哀,也就是在說哪怕很多人度過艱難的童年,考上了大學,有一份好工作,甚至過上成功的人生,但最后可能也擺脫不了童年帶來的傷害。童年陰影一旦留在心上,長大后留下了一個,似乎永遠也填不滿的大洞。拖住我們的腳步,甚至拖垮我們的身體。03
童年創傷,
是最大的健康殺手
也有人說,所有對童年創傷的抱怨,都是為自己目前的狀況找借口。類似的話還有:“童年是家庭給的,成年后的生活都是自己給的”。中國人也很喜歡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習慣美化創傷,鼓勵堅忍、懂事、甚至流行“挫折教育”。但如果了解童年創傷對未來身體健康之間關系,就不會對童年創傷不以為然。這是為什么?一切源自于人體的毒性應激反應。在《深井效應》里提到一個“森林遇熊”的例子, 當你在森林里看到一頭熊時,你的應激反應馬上會啟動,你可以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也可能會拼命奔跑。這個時候你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同時釋放皮質醇,也就說你在遇到熊的時候,是緊張不安的,沒有安全感,時刻處于緊張狀態。如果你不停的遇到熊,你就會不停的啟動應激反應系統,長此以往,就會導致應激系統失調,從而變成毒性應激反應。這會導致皮質醇分泌紊亂,而過量的皮質醇會破壞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甚至影響DNA解讀和轉錄的方式;皮質醇還會影響細胞端粒的長度,導致細胞衰老、變異或者癌癥。在另一項研究中也發現有過童年創傷的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狼瘡、第一型糖尿病、等自體免疫疾病也要高很多,說句危言聳聽的話。童年創傷越嚴重的人,免疫系統也可能越脆弱,遇到類似新冠這樣的病毒,感染率都可能會上升。不要再無視童年創傷,這是一項高風險致病因素;是我們每個人,最大的“健康殺手”。04
探知自己的“深井”,
是治愈童年創傷的開始
我們必須承認,童年創傷確實會影響人的一生。但面對童年創傷帶來的傷害,我們不該只是把它視為困難、不公、苦難記憶去克服、責備或遺忘;而應該看清它的真相,找到直面它的勇氣,打破惡性循環。哈里斯博士在《深井效應》這本書里也表示,經歷童年創傷是不幸的,但抓住關鍵期和敏感期,盡早干預是有機會改善結果的。作為父母我們要清楚,您的關心和愛在早期是能很好的消解童年陰影帶來的傷害。前提是父母需要意識到童年創傷對孩子健康的影響,盡量避免給孩子帶來童年創傷。此外,作為父母,保證自己的健康才是保護孩子的前提。就像乘坐飛機遇到飛行危機時,空姐會提醒父母,在給還在戴上氧氣面罩之前,先戴上自己的氧氣面罩。有的家長會因為工作忙,或者生活的壓力而忽視孩子,甚至會當孩子的面吵架,將壓力在孩子面前進行宣泄,這些也都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所以,照顧好自己并不是自私,這恰恰是為孩子做的最正確的事。而針對應激失調的成年人,哈里斯博士建議,規律的運動能調節壓力反應,改善失調的免疫系統。如果每天做一小時會出汗的運動,就有助于有惡性壓力反應的人調節其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選擇在對的時機發揮作用。飲食健康也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提升大腦功能,透過攝取omega-3脂肪酸、抗氧化劑、水果、蔬菜、全谷植物纖維等食物,能夠增加免疫系統的活化,減緩發炎反應。有時候,很多人都期待出現一顆神奇藥丸,但忽略了我們人類,有著能治愈自己和他人的強大力量。人有能力摧毀另一個人,也有能力治愈另一個人。05自我療愈童年創傷需四步走以下療愈童年創傷的四個步驟,對于很多的童年創傷,尤其是父母做法的不公或呵護的缺乏,都可以參考。1、承認那個不公和困難要療愈童年創傷,首先要承認和看見當年自己那個不公和困難的遭遇。我們要為當初那個受傷的、委屈的小孩平反。你可以對自己說:那是不公平的,我也是個孩子,我該自由玩耍,現在卻要擔負照顧妹妹的責任。這不是我的義務,這是我的犧牲,而你們卻不懂得感謝和欣賞我,給我那么多的批評、要求甚至命令,你們剝奪我、命令我、苛責我,這非常不公平!那是不公平的,我本是一個美麗的女孩,你們卻因為重男輕女的陋見對我失望,我怎么努力都進不到你們的心里去,即便我做得比哥哥、比弟弟都好,你們還是喜歡男孩輕視我,這不公平!那是不公平的,本來我是一個神圣的生命,你卻告訴我咱們不能和別人比,本來我們應該為自己講話,你卻出于害怕要我逆來順受。那是不公平的,你身為父親,你的強大用來保護和支持我,你卻用來威脅和命令我,而且你居然享受你的勝利,這是非常不公平和不人道的。親愛的朋友,我們都曾遭遇過各自的不公平,如果我們的父母也是普通人,他們已經盡力了。但即便是佛陀釋迦摩尼,他少時也遭遇過父母的不公平,他的父親想盡辦法要他做繼承人。你需要去充分的承認這個不公平,不用害怕憤怒和怨恨,就算是仇恨也不必怕,充分的去怒,去怨,毫無阻擋和害怕,然后被怨覆蓋的愛就會涌出來,若你又愛又怨,你就既不能好好地愛,也不能好好地怨。如果你想真的愛自己,那就充分的去為自己講話,這些本就是真實的,為什么要用“不應該”來打壓,父母本就是我們人生里最愛恨交織的人,如果出現“我恨不得掐死你”“你根本不配做父母”類似的言辭是完全正常的。但我說的不是報復,不是對父母大發雷霆,如果這發生了,不必內疚,如果沒發生,我不建議這么做。你可以對你的療愈控訴父母,可以在鏡子面前對自己控訴父母,但不要直接這樣對父母。對于父母,我覺得最大限度的話是:當初你那樣做,我真的很受傷,現在想起來,我還是很委屈。這一步就是承認孩子遭遇不公平,為他平反。不必壓抑憤怒和怨恨,悲傷會進來,憤怒到極致就是悲傷,當悲傷來臨,接納也就開始了;當接納開始,愛也就油然而生了。因為所有的怒和怨,不過是求愛不得。2、欣賞和感謝自己活下來想象一下那個孩子,忍受了這么多,承受了這么多,委屈了這么多,壓抑了那么多,孤單了那么多,無奈了那么多,痛苦了這么多...終于活到現在,有機會覺察和療愈、有機會做自己,這是那個小孩子的偉大成就。我頭腦中有一個畫面,就是一個士兵受傷了,他自救,他可能都不能走了;他就爬,忍著傷痛一寸寸的爬,一段段的捱過來。經過荊棘經過沼澤經過黑暗,那么久,那么遠,終于來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他自己救了自己,他是一個英雄。他所有的努力和犧牲就是為了讓我們活下來,而他做到了,我們可以享受他帶給我們的安全、自由和“活下來”。我們可以欣賞那個小孩子是如此的頑強、執著,感謝他一路的辛苦和努力。對那個小孩子來講,他是沒有能力對抗那個環境的,他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存自己活下來,如果我們享受這個“活下來”的話,我們完全有理由去給那個孩子巨大的欣賞和感激。如果我們不愿意看、不屑于看這部分,那就不是任何人的不公平,而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不公平。3、寬恕首先是寬恕父母的不知和有限。相信他們在最深的地方是愛我們的,相信他們不是故意要傷害我們,相信他們自己也在痛苦和有限中。寬恕他們沒有機會了解愛的真諦,寬恕他們沒有被足夠好的愛過,相信他們對我們的態度不僅都是他們所遭遇的態度,而且是其中最好的,甚至是他們出于愛而改良過的,是他們努力以后的。不需要再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找他們討要愛,而是作為一個平等的人去給出愛,給出諒解,給出放下。我們現在比他們更強大,意識層面更高、高很多,能力更強,也更有機會學習和覺察,當我們真的站起來,我們就可以去愛他們,原諒和尊重他們。其次是寬恕自己。寬恕當初自己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沒有能力給自己安全、自由,寬恕當初不懂得或者不敢為自己說話,寬恕自己作為一個小孩子的有限。寬恕自己為了適應環境而壓抑、隱藏甚至變形了的自己,寬恕自己因此而積累了大量的情緒,以至于會遷怒他人、會煩躁不安,情緒此消彼長、綿延不斷。寬恕自己接受了那個環境錯誤的教導和暗示,而卑微的自己,認為自己不重要、不夠好,認為自己不值得。寬恕自己沒有能力去認識、覺察和擺脫那些困境、孤獨和害怕;寬恕自己在那個環境無從學習自愛、自尊和自我安慰,經常與自己作對,經常對自己批判甚至苛責。寬恕自己習得了對自己并不好的觀念和模式,思維模式、感受模式和行為模式。寬恕自己也曾因為無法消化自己的情緒而對別人不公,給別人帶來壓力、焦慮和痛苦。寬恕自己內在的不和諧,寬恕自己就像腿受傷了一樣一瘸一拐地活著。寬恕吧,寬恕了自己,就可以寬恕別人;寬恕吧,不去看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不好和錯誤,只去看美好的和出于愛的,自己值得這么做。4、我是誰?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說什么,你都在向世界顯示:你把自己當做誰。當你抱怨、憤怒的時候,你把自己當做了誰?當你孤單、害怕的時候,你把自己當做了誰?當你認為只有別人改變對你的態度你才能快樂和滿足,你把自己當做了誰?如果你喜歡把自己當做受傷的小孩、自己當做無力的小孩自己、看做一個弱女子、把自己當做一個慫男,那是你的權利,也是你獲得痛苦的途徑,你有權這樣做,你有權終其一生這樣做,只要你愿意。同樣,你也有權把自己看做一個成熟而為自己負責的人,自己尊重自己、自己陪伴自己、自己熱愛自己、自己安慰和支持自己。你可以從傷痛中獲得鉆石,從困難中蛻變成熟,即便你不習慣、不熟悉這樣做,你也能學會,一定能做到,只要你愿意。同樣,你還有權用更大的視角來感受自己,你可以認出你是一個生命——無暇、自足而圓滿的生命,那些經歷、感受、觀念都不是你,你擁有這些但這些不等同于你。你是一個舞臺,上演過悲傷無助的戲劇,但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邀請喜劇上臺,你是惟一的主人,你不是任何一幕劇,你可以呈現、經歷和擁有這些,你可以把悲劇當做一個張力和伏筆而重寫你的劇本。你可以毫無評判、完全接受的欣賞舞臺上的任何呈現,你可以和任何一個場景在一起但又不屬于他們,你可以有永恒的和諧。因為是你承載他們,而不是他們束縛定義你。你可以永遠的滿足,因為你什么也不缺乏,什么也不會失去。最后說明一下,這四個步驟看完可能只需要十幾分鐘,徹底完成可能需要一生。但這不重要,反正你早晚都會知道,早晚都能完成。重要的是,在哪里就好好地在哪里,心中有一個心靈進升的地圖,有一個愿意前行的心念,有一個愿意逐步走的耐性。當你的信任和耐心足夠,沿途都是風景,而且速度很快。祝福你,我親愛的朋友,祝福你在今生,就能夠完成這一份功課,讓自己活出自己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