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心翔兒童入學成熟水平提升課程簡介發表時間:2020-04-08 11:58 很多即要升入小學的小朋友家長非常焦慮:“孩子上課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回家寫作業拖拉,自控能力差。而且我們孩子是6歲,別人家孩子也是6歲,為什么我們孩子的能力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呢?” 其實您不知道: 每個孩子都有三個年齡: ①日歷年齡-自然年齡; ②生理年齡-生理成熟度; ③心理年齡-心理成熟度。 年齡決定了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等學習所需基本能力存在著差異,我們觀察到好多類似的孩子在上學時出現了剛入學就厭學,不會聽講,磨蹭,自理能力差,不會與同學相處...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孩子們在身心上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成熟水平所造成的! 孩子到了6周歲就要進入小學,但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或生理年齡或心理年齡滯后于自然年齡——沒有達到入學成熟水平,所以很多孩子剛入小學時,會經歷一段非常艱難的時光。 這些艱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能力的缺失:自理能力(50.77%)、學習技能(43.08%)、同伴交往(27.69%)、生活習慣(23.08%)、一般基礎知識(13.85%)、言語表達(10.77%)、自我控制(10.77%)等方面。所以,幼小銜接不等于知識銜接,而是包括技能、習慣、言語、品質等各方面能力的準備。 01 什么是入學關鍵能力水平呢? 入學關鍵能力水平就是孩子進入小學時身心發展應達到的能力水平標準。如果孩子達到了“入學成熟水平”在行為自控、學習掌握知識、語言表達、理解教師暗示(語言、眼神及動作)等方面都會十分迅速,被老師表揚的機會就多些,教師的積極評價會影響著同學對孩子的評價 同時就決定了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從而孩子的自我定位就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進而形成積極的良性循環。 相反如果孩子沒有達到“入學成熟水平”,盡管孩子并不笨,但由于不在同一起跑線,就會陷入消極的惡性循環之中,影響孩子的發展導致“學力不濟”性學業不良;遲緩、多動、違扭等行為問題;不會聽講、磨蹭等學習習慣問題;緊張、焦慮、自我評價低等心理健康問題 兒童入學關鍵能力水平具體是什么標準呢? 兒童入學關鍵能力水平包括視知覺能力、聽知覺能力、運動協調力、知覺轉換能力、數學準備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學習品質等因素。 02 心翔兒童入學成熟水平提升課程簡介 心翔心理引進我國著名教育心理專家,北京師范大學錢志亮團隊研發的為準備上幼兒園大班至已經上一年級的兒童提供學習相關的8大能力評估、能力提升。 兒童入學關鍵能力水平的概念,從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視野,將入學關鍵能力水平分為視知覺能力、聽知覺能力、運動協調能力、知覺轉換能力、語言溝通能力、數學準備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品質等八個方面。先著力于兒童視知覺、聽知覺、運動協調、知覺轉換等最基本的能力訓練,再關注其認知能力,如語言溝通、數學準備等,最終實現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品質的提升,科學地做好入學準備。 03 心翔兒童入學成熟水平提升課程建構 04 心翔兒童入學成熟水平提升課程特色 ?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的五大領域有機結合。 ?以八大入學關鍵能力的訓練為核心,包括:視知覺、聽知覺、運動協調、知覺轉換、數學準備、語言溝通、社會適應、學習品質。 ?嚴格遵守教育部關于幼兒園“去小學化”的相關條例,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讓孩子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達到訓練的目的。 05 心翔兒童入學成熟水平提升課程內容 配合《兒童入學成熟水平診斷量》處方式的針對性訓練,全面提升58個學習能力(八個板塊)。 1. 視知覺訓練 視知覺能力共分為六個模塊:空間知覺(決定學業能力)、視覺辨析(決定閱讀能力)、背景辨別(決定觀察能力)、視覺填充(決定讀寫能力)、視覺再認(決定認字能力)、視知覺速度(決定學習成績)。這些能力與孩子入小學后的閱讀、讀寫、識字息息相關。 2. 聽知覺訓練 聽知覺能力共分為六個模塊:聽覺注意(決定傾聽技能)、聽覺辨別(決定發音能力)、聽覺記憶(決定學習效果)、聽覺系列(決定有序組織能力)、聽覺混合(決定漢語拼讀能力)、聽覺理解(決定歸納總結能力)。這些能力決定了孩子精神集中度、口齒是否清晰、記憶能力和條例清晰與否,其中聽覺混合能力直接與孩子的拼音學習相關。 3. 運動協調訓練 運動協調能力共分為四個模塊:大肌肉運動動(決定運動能力)、精細肌肉運動(決定手眼協調能力)、平衡能力(決定身體控制能力)、大腦左右半球協調能力(完善神經系統功能)。 運動協調不僅與小學體育課的跑跳鉆翻滾爬相關,也與日常生活技能,包括穿衣服、系鞋帶、拿筷子、做手工等密切相關。如果運動協調能力有缺陷,書寫也會比較困難,作業通常不整齊。 4. 知覺轉換訓練 知覺轉換能力共分為四個模塊:聽轉視動(決定讀寫筆記能力)、聽轉動覺(決定作文口オ能力)、視轉言語(決定看圖寫話能力)、動轉視聽(決定作文描寫能力)。上小學后,孩子需要做課堂筆記、根據老師指令行動,語文課要學習看圖寫話、作文描寫,這些都需要知覺轉換能力的支持。 5. 數學準備訓練 數學準備能力共分為十個模塊:數數(決定點物數能力)、對應(決定數學解題能力)、比較(決定分析推理能力)、分類(決定物體概括能力)、排序序(決定序列邏輯觀念)、圖形構建(決定幾何學習能力)、時間(樹立時間觀念)、錢幣(培養財商智商)數字推理(決定抽象思維發展水平)、數感(做好數學準備)。數學是小學的重要學科,數學準備不是提前學習一年級數學的課程,而是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的準備。數數、對應、比較、分類、排序、圖形建構、時間、錢幣、數字推理、數感都是數學準備的重要內容。 6. 語言溝通訓練 語言溝通能力共分為八個模塊:口語表達(決定交際能力)、語氣表達(決定語言表達感染度)、情感語言(決定期讀能力)、音量(決定口語表達效果)、詞匯積累(決定語言能力)、態勢語言(決定表達交流能力)、看圖講話(決定作文能力)、言語理解(決定信息加工能力)。加強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社會適應能力共分為八個模塊:自我效能(決定自我評價能力)、情緒穩定(決定情緒控制能力)、同情分享(決定健全人格)、處理沖突(決定沖突處理能力)、文明禮貌(決定精神面貌)、自理能力力(決定自我服務能力)、自控(決定言語與行為能力)、交往能力(決定集體融入能力)。課程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孩子能夠在溝通、游戲、合作中自然而然地提升這些能力。 8. 學習品質訓練 學習品質能力共分為十二個模塊:好奇心(決定創造力)、堅持(決定是否能達成日標)、主動積極(決定主動能力)、承擔責任(決定責任感)、思維靈活(決定思維效率)、獨立(決定獨立個性)、合作(決定合作能カ)、集中注意(決定學習效果)、整潔(決定學習習慣)、榮譽感(決定積極上進的心態)、學習興趣(決定學習能力)、生活規律(決定良好習慣),這些都是學習生活中的優秀品質。面對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這些品質對于孩子能否平穩過渡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