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到底是懶還是得了抑郁癥?如何區分發表時間:2020-04-03 10:32 當我們自身或身邊有人患有抑郁癥時,有一個明顯的狀態發生,那就是“懶"。 但是這種懶與“懶人”的“懶惰”是不同的,盡管某些時候它們看起來非常相似。這種相似在很多時候給抑郁患者帶來許多非議和不理解。 這里將抑郁癥之“懶”與普通的懶惰做一個比較和分析,以為抑郁癥患者正名。 01 普通的懶惰 正常情況的懶分為兩種: 1)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工作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我就喜歡這種生活,家里地上好多垃圾,但是我覺得無所謂。 2)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是我就是不想做,如果我愿意做好,我可以做好,家里地上好多垃圾,但是我也覺得很臟,但是我不想去打掃,但是如果讓你去做,或者你看著不順眼了,你可以立馬去做。 懶,每個人都可能會懶:懶的做飯,懶的洗衣服,懶的拖地,懶的做某項工作。即便是一個很勤快的人也會犯懶。 普通的懶是盡管有能力去做某一件事,而仍然不進行完成的舉動或不努力去完成這件事。它是一個可以改變的狀態,你可以感到自己”犯懶“,但仍可以感到快樂、挫折、憤怒、幸福。你非常健康和精力充沛,你只是喜歡做有趣的事情而不是做你的工作。你只是單純的不想做你的工作。 正常情況下“懶”僅僅是一種“選擇”:房間亂糟糟的,自己完全有能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整理干凈,沒有整理房間的理由往往是覺得這點時間用來打游戲或者做點其他有意思的事更好。這里的兩種選擇你都可以完成,僅僅是選擇性更趨向于后者而已。 而抑郁癥的懶則是升級版的“無所不懶”。 02 抑郁癥之“懶” 抑郁癥的“懶”卻是,地上有很多垃圾是不好的,我想去打掃,但我沒有能力去打掃,這個能力不是指身體上沒有能力,而是指精神上面沒有能力。 比如: 1)一掃地,我心情立刻不好了,非常不舒服,掃地掃不下去了。 2)我腦袋總在想,我應該不應該掃地,我該掃地了,還是不該掃地了? 3)一掃地,我渾身發抖,流汗起來了,說嚴重點,抑郁癥的“懶”到嚴重程度,也許吃飯都不想吃,這是事實情況因為吃飯也許他們會胃酸倒流,也許他們會嘔吐,看著美味的飯菜,他們張口都不想,即使張口吃一點,心情就不好了甚至吃幾口就開始嘔吐了,餓的再難受,他們往往也不能吃飯,即使想吃飯,也吃不下去,慢慢來,慢慢來有人在下面說到,緩不得。 如何解釋抑郁癥的這種“懶”呢? 抑郁癥是一種真正的疾病:它像高血壓,胃病,皮膚病一樣都是疾病。它所表現出來的是情緒的持續低落,缺乏動力,對過往喜歡的事情不再感到快樂,自卑,恐懼等癥狀。 如果說普通的懶惰是“我想一整天都賴在床上睡懶覺。”那么抑郁癥則是“我能做的只是躺在床上,因為我討厭我的生活。我很傷心和悲傷。我希望事情會改變,或者如果我死了,有人會想我嗎?” 抑郁癥是一種消耗你生活的疾病,抹去所有其他的東西,掩蓋幸福,理智,動機,睡眠或吃飯的能力,甚至生活的意志。如果對比一下的話,一個懶惰的人不會清理房間;而一個抑郁的人則不會去打掃,不會去購物,不會去參加聚會,不會去公園,不會去和朋友一起玩樂等等等等。 懶惰的懶,往往是對生活比較滿意,懶就“懶”是全部。而抑郁的懶僅僅是表象:患抑郁癥的人內心痛苦,當你看到他懶在床上看似沒什么,而在他心里早已掀起驚濤駭浪,一遍又一遍的拍打脆弱的心靈。 即使你盡了最大努力做了你的工作,你仍然會覺得自己很糟糕。你不想做太多事情。而當你玩游戲時,你通常仍然感受到無聊/抑郁/不快樂。 抑郁癥所造成的“行動力”的缺乏,僅僅是造成“懶惰”表象的其中一個原因;快樂的缺失,思維的不斷反芻,自卑等負面情緒又會造成拖延,以及抑郁帶來的疲憊感,從而顯得更加“懶惰”。 抑郁癥可能看起來像懶惰,但抑郁癥患者也可能表現出活躍和參與活動。識別抑郁癥的一個重要方法是衡量一個人對自己的感受,這可以通過低活動水平之外的事物來識別。理想情況下,這應該由專業心理健康人員來識別。 03 懶惰和抑郁的區分 如果簡單的來區分懶惰和抑郁,那么:
主觀上的有能力“不愿”做和沒有能力“無法”做是區分懶惰和抑郁癥的重要標準。 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如下: 1、以情緒低落為基本癥狀 2、應有下列癥狀中的至少4項 1)對日常生活的興趣下降或缺乏。 2)精力明顯減退,無明顯原因的持續的疲乏感。 3)精神運動型遲滯或激越。 4)自我評價過低,或自責、或有內疚感,甚至出現罪惡妄想。 5)思維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顯著下降。 6)反復出現死亡的念頭,或有自殺行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食欲不振,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欲明顯減退。 3、嚴重程度標準(至少有以下情況之一) 1)社會功能受損。 2)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4、病程標準 癥狀至少持續2周 5、排除標準 1)應排除由腦器質性疾病、軀體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質所導致的抑郁。 2)抑郁癥患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癥狀,但應注意與精神分裂癥相鑒別。 抑郁癥具體癥狀: 抑郁癥意志活動減退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常伴有自責自罪,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2、思維遲緩 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銹的機器”,“腦子像涂了一層糨糊一樣”。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3、意志活動減退 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回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等生理需要和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郁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癥狀。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于自殺,其中63%有精神障礙,40%患有抑郁癥。 4、認知功能損害 研究認為抑郁癥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障礙、反應時間延長、警覺性增高、抽象思維能力差、學習困難、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認知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障礙,而且影響患者遠期預后。 5、軀體癥狀 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欲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的體訴可涉及各臟器,如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也較常見。病前軀體疾病的主訴通常加重。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后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郁發作具有特征性意義。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欲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欲增強、體重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