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隔代教育,正在慢慢毀掉孩子的一生!發表時間:2020-03-01 09:26 我曾以為,隔代教育是一件很好的事: 既可以一解老人思孫之苦,避免晚年生活的孤單,也能讓孩子得到充分的呵護與關愛。而我們,則可以騰出精力放在事業上,一舉三得,何樂不為? 抱著這樣的想法,兒子小明上幼兒園后,我將退休的父母從老家接到了武漢。 父母每天接送孩子,把一日三餐妥妥地準備好,徹底解了我和老公的后顧之憂。 小明曾患過哮喘病,父親為了給容易盜汗的小明換毛巾,常常睡不了一個整覺…… 看著兒子一天天歡實、健康,我對父母說:“爸爸媽媽,你倆干脆一直隨我們住算了,小明和我們都離不開你們?。 ?/span> 父親樂呵呵地說:“好哇!我這身子骨還行,能伺候小明到上大學娶媳婦!” 然而,這一切都在兒子上小學四年級時戛然而止…… 那天是教師節。我特意讓孩子準備了賀卡,在下午放學后找到了小明的班主任趙老師。 趙老師笑著收下了,我說著“孩子若不聽話,您多批評教育”之類的話后,便匆匆告辭。 然而,我剛走到校門口,卻被追上來的趙老師叫住了。 趙老師神色嚴峻地對我說:“你的孩子現在有點危險!”趙老師說時,眼睛并不看我,只是盯著遠處的操場。 我驚慌地問:“什么危險?” “他可能有自閉癥的傾向?!壁w老師的話如一記悶雷,在我耳畔炸響。 自閉癥?我的孩子?我不敢把它和小明聯系在一起。 小明從小就聰明、活潑,稍大些沒那么調皮了,我以為孩子的成長都是這樣,溫雅內斂一點沒什么不好。這怎么可能…… 趙老師瞥了我一眼:“小明在班上落落寡歡,不愛和同學玩。上課看似盯著黑板,叫他起來回答問題卻又不做聲。更多的時候,他一個人在那出神,擺弄筆,就是不聽講,成績也下降得很厲害?!?/span> 趙老師告訴我,小明內向得接近自閉的性格可能是在二年級時釀下的。 那是下學期開學后不久的一天,趙老師在下午的課外活動后又多上了一節課,當時別班的孩子已陸續放學,只有小明班上的家長們在校門外等待。 趙老師講得興致勃勃,小明的爺爺卻等不急,沖進教室,大聲嚷:“都放學了你還拖堂?像什么話!” 趙老師當時臉就氣白了,教書十多年她第一次碰到這樣的事。她沒有回應我父親,當即宣布放學。 小明爺爺徑直走到小明的座位,牽住小明就往教室外走,一邊走一邊嘴里還在不停地嘟囔。 聽到這里,我腿肚子直發抖:“后來呢?” “后來班上的男生經常欺負小明,小明變得很孤立?!?/span> 我快哭出來,問:“您沒有批評那些男生?” “我批評了。我上課還可以控制那些小孩,上其他課時就管不住了,課間我更沒法管了。就覺得這孩子越來越悶,和他說話的沒幾個了?!?/span> 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可憐的兒子,他才只有八歲呀!就每天在學校面對這樣的環境,這對他的身心是多大的傷害呀! 我泣聲說:“我要救他!趙老師,求您幫幫我,還來得及嗎?” 趙老師的眼里閃過一抹憐憫:“來得及。” 之后她簡要了解了我的家庭情況后說: “小明和其他同學相比,身上有非常明顯的隔代撫養的特征:內向、寡言少語、不合群、不自信、注意力不夠集中等。現在要緊的是不要和老人住在一起。” 我說:“我和他爸工作都比較忙,有時需要老人幫著帶一帶?!?/span> 趙老師正色道:“無論如何,請老人回老家吧!我不便多說,你自己悟吧!你有再大的困難,也不抵孩子現在面臨的困難!” 我凝視著趙老師,她的眼里竟有一絲愧意:“抱歉,這事我現在才告訴你……” 這一絲愧意瞬間打動了我,也讓我讀懂了她。 兩年前,我的父親沖進教室當眾罵她的那一幕,可能成為她心頭邁不過去的坎。 在小明漸變的過程中,她其實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次能直言相告,已需很大的勇氣。 我含淚說:“趙老師,我不怪您。我要感謝您說出這一切。您的建議十分珍貴,我會好好考慮的!” 回到家面對父親,我竟有了一種莫名的慍怒,卻又不能發作,我被這種情緒折磨得一口飯也吃不下。 父親不明就里,輕輕地說:“今天做的飯好像硬了點。不吃米飯了,喝點粥吧!”說著,就要起身幫我盛。 我心一顫,趕緊攔住他:“我自己來?!北诚蚋赣H的那一瞬,我告訴自己,父親已年過六旬,為小明為這個家已經付出很多,他不會懂得自己兩年前的一次沖動帶來的嚴重后果。 千錯萬錯是我們自己的錯。 作為母親,我是不及格的。仔細想想,兒子的家長會我參加過幾回?我們的關心到位了嗎? 記得有一次小明回家,莫明地哭泣起來。 我問父親怎么回事,父親便大著嗓門吼道:“還不是那個姓趙的班主任有問題,每次她送孩子出來,臉上都像我們欠她錢不還似的!” 每次我聽到父親這樣說,只是哄哄小明,買些玩具或書撫慰他,并沒有深究其中的原因。我真的是粗心啊…… 想到這里,我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一心想著彌補小明嚴重缺失的母愛。 和老公商量后,我們決定送父母回老家,但永遠不告訴他們真相。 當我以最近工作發生變化,不用出差為由,請父母回老家時,母親一時無法接受,直抹眼淚。 父親自然也是不舍,他在疊小明的換洗衣服時,輕輕撫摩著發呆。 老公見了,也有些不忍,和我商量:“要不,等小明再大一點再讓倆老走吧?” 我含淚說:“必須走。我們不能讓爸媽替我們帶孩子太久,否則會害了小明一生的!” 送父母回老家的路上,老公開車,我婉轉地提起前年父親沖進教室的事。 父親不無得意地說,“我那天吼了她一嗓子,后來她就再不敢了!”我苦笑,和父親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多說他也難懂。 05 回到武漢,我把上班之外的幾乎所有時間都給了兒子。 每天和老公輪換接送他上學放學,細心為他準備一天的餐食;空閑時候,還帶兒童書籍讓小明與小朋友們分享。 晚上陪他做作業,做游戲。臨睡前陪他讀經典,背英文,給他捏脊摩背,讓他睡得更香甜。 很快,小明不再嚷嚷只要外公外婆了。一年過去,他對我有了從未有過的依戀,有時還對我撒撒嬌。 一個周末的午后,我突然發覺書房窗臺上有一支梔子花,插在盛著水的塑料杯里。 我以為是小明父親難得的浪漫,小明父親說不是他干的,再看小明,竟有點羞赧地撓頭,嘻嘻一笑。 我明白了,欣喜不已。我的小明,陽光健康的小明回來了。 06 小明很快進了初中就讀。 他報到的第一天,我就向班主任王老師坦承了小明小學曾經歷的一切,請求老師給予小明一定的包容。 王老師答應了,對小明呵護備至。得知小明擅長電腦,她讓小明負責班級的電腦使用和修理。 同學的電腦使用遇到問題,她也讓同學問小明。漸漸地,小明成為班里公認的電腦“小天才”。他的自信心增強了,成績也趕上來了。 三年后中考,小明考進一所省重點高中。 一晃兩年過去,小明將要讀高三。 17歲的他身高已經一米八六,老師同學都認為他善良正直、寬厚溫和,調座位總有同學想與他坐在一起。 每天他都過得異常充實,除了上課、做作業、復習,還會與好朋友一起散步、打球。 節假日會有同學來訪,也會受邀去同學家玩。他在自己的qq空間里經常更換個性簽名,本周是“學習在吐槽中灌入正能量?!?/span> 每天清晨,小明會默契地履行與我堅持了數年的約定:小明背上書包飛奔下樓,跨上心愛的天藍色賽車,瀟灑地調整好往前沖的姿勢。 當這位英俊少年仰起臉,與三樓倚窗而立的我目光相接揮手作別時,我沉睡了一夜的心,便驀得明亮了起來。 感謝上蒼,讓我用加倍的努力贏回了小明。而遠在老家的父母沒有了照顧外孫的羈絆,竟自在輕松了不少。 老兩口每年都要旅行幾次,他們寄來的在旅途中相攜而行的照片,張張笑容燦爛。我越發覺得當初請他們回家的決定是正確的。 若我能活到成為祖母的那一天,必會拈花微笑,或云游四方,或沉浸書畫,而不會追著小孫孫喂飯吃。我頂多是他的一個快樂玩伴。 因為幾十年前那份錐心的痛告訴我,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祖輩的愛更是如此。 “隔代撫養”問題日漸凸顯,原因不外有三: 1、城里的年輕父母忙于事業,鄉下的年輕人則常年外出打工,只能把孩子留給父母; 2、有些年輕人根本不會撫養孩子,因為他們都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 3、高離婚率背景下,“隔代撫養”成為一種必然。 因此,如若實在不得不請隔代長輩進行撫養,請長輩們謹記以下11個提醒: 1、不要因為怕危險就不讓孩子爬來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車里,只要注意保護就不會出事。 2、不要老抱著孩子,要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多做戶外活動,每天至少1小時。 3、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動手。 4、如果兩代人觀念上發生沖突,要多進行溝通,不要各自固執己見。老人可以多閱讀一些現代育兒書刊,多接觸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方法,提高自己科學育兒的水平。 5、平時多溝通,多交流育兒經驗,也能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 6、不要因為自己當年沒有滿足兒女的需求就以補償心理來養育孫輩。 7、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長輩不要越俎代庖,盡量與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8、避免縱容孩子養成貪吃零食的習慣。 9、孩子口味應該比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飯,讓孩子吃得過咸。 10、不要總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抵抗力。 11、不要買東西討好孩子,否則日久易養成孩子和大人討價還價,撒潑打滾的壞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