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理 咨 詢 與 心 理 健 康 服 務 平 臺
愛人是你最好的治療師發表時間:2020-02-27 09:11 有句話說,上帝造出的人都是一個被咬過一口的蘋果!人,是有缺陷的,不僅僅是在身體上的,更多的是情感與心靈。 人本來就不是完整的!如果是完整的人就不會受傷,不會哭泣了!我們一直在尋找,想要找到一個良方來治愈自己,人們找了很久終于找到了一樣東西——愛情。 男人與女人的結合,來填補那塊心靈的缺陷!愛人,對于你來說或許是天底下最好的治療師! 愛人,是天使也是你的治療師! 愛情將彼此沒有血緣關系的男女緊緊的綁在了一起!他們彼此愛護對方,關心對方。心甘情愿為對方付出,除了親情之外,沒有其他的關系能像愛情這般。于是情侶們結婚生子,組成家庭,他們不僅是情人更是親人!愛人,在這個環節中起到了親人的作用。 我們尋找的配偶,往往很像我們的撫育者,是我們的潛意識幫助我們選擇了能夠做我們“治療天使”的伴侶。 沖突可以是積極的 實證研究發現,三分之二的離婚是不該離而離的!很多伴侶因劇烈的沖突而分手,但沖突之際,正是彼此醫治的良機!沖突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神奇的相遇,讓我們找到靈魂的伴侶?!皬拇怂麄冃腋5厣钤谝黄稹??但這只是公主與王子的童話故事。凡是經歷過生活的人都知道,“從此”,只是意味著更加復雜、更具有挑戰性的生活開始了。 而天下最好的治療師,往往就是我們的愛人! 避免愛上同一類人 安娜三次愛上酗酒者,其中一位在婚前根本看不出有酗酒跡象。原來,她的父親就死于酗酒。在她小時候,不管她多努力,都無法得到父親的注意,更無法使父親為愛她而戒酒。長大后,她似乎只對身具酗酒心理特征的男人“來電”。潛意識中,她覺得,惟有當她能用愛感化酗酒者為了她而戒酒,把她從父親身上得不到的愛與注意力給她,她才能得到滿足。 一位科技界的青年才俊,刻骨銘心的三次戀愛,對象全部都很“苦命”:第一位,患有憂郁癥,自殺未遂剛出院;第二位,患有“厭食暴食癥”;第三位,丈夫有了婚外情,痛苦得以淚洗面。為什么他只對這樣的女人動感情?這需要回溯到他的12歲。那一年,他的父親有了外遇,母親為此得了抑郁癥。潛意識中,他要回到類似過去受傷時的心理狀態,希望能借著愛與努力,去醫治這些心靈受傷的女性。潛意識深處,他也企盼著她們能快樂起來,把他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得到的呵護與關愛,加倍地給他。 “他像我的父親!”“她像我的母親!”我們尋找的配偶,往往很像我們的撫育者。雖有例外,但我們選擇什么樣的人作為伴侶,基本上已被我們的童年決定:我們與父母的關系,我們怎么樣長大,誰給予我們愛,什么質量的愛,我們缺乏什么,我們害怕什么,我們渴望什么……這些深刻地影響了我們在成人后被什么樣的人所吸引。我們甚至無法避免愛上特定的某個人,因為在他/她的身上,具有我們撫育者的心理特征。 為什么伴侶可以治療創傷 令人遺憾的是,在選擇伴侶時,第一眼就擊中我們的,卻往往是他/她與我們的撫育者負性特質相吻合的那部分:批評,冷漠,傷害,遺棄,憤怒,憂傷,分離,虐待,甚至歇斯底里……
我們可能認為,讓我們迷戀的是他/她的外表或氣質,或者這就是命運,其實,這是我們獲得“完整之我”的需要,我們的潛意識了解我們想要治愈創傷的潛在渴望,它幫助我們做出了選擇!也許這些特質讓我們痛苦,但正是這些特質,給予我們機會,在愛情中與童年相連接,以期獲得真正的治療。 這很像我們中國人講究的“坐月子”。我的一位伯母,在生完老大后,“月子”沒坐好,身體變得很虛。一些有經驗的老人家告訴她:“別擔心!生下一胎的時候,好好地‘坐月子’,那些病就能去根!”等到第二次生產,伯母十分小心,她的病痛真的得到了徹底醫治!回到受創傷最深之地,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愛情治療的機理也是如此。 原生家庭的“心理按鈕” 我們的成長和康復需要伴侶的幫助。但唯有當我們都能先醫治自己心靈的創傷,發展出一個健全的自我,我們才能給別人真正的愛。 如何自救?我們必須經由一條路徑:回到我們的原生家庭,進行自我探索。 人一生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成長的家,叫做“原生家庭”;另一個是長大成人以后,我們自己的家,叫“再生家庭”。 我們婚姻中的很多問題,都是由原生家庭衍生出來的,因為,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許多未被滿足的需要,都會受到一些心理傷害,這就是“心理情結”,或叫“心理按鈕”。 在自我探索過程中,對于原生家庭至少要有下列一些基本的了解: 家中中排行最低的人而言,在家里他沒有決定權,他想要凸顯自己,講話就得特別大聲。一個總是害怕得不到注意而提高音量的孩子,在成人后最敏感的,就是人際關系中別人是否尊重他的意見。 一個從小看母親總是用眼淚操縱父親的小孩,長大后當他看見妻子掉眼淚時,立刻大發脾氣,而不是去安慰她,因為那一剎那間,兒時的影像仿佛又重演,他的潛意識里,認定妻子就像母親要控制父親一樣。其實,身邊的人只是碰巧觸動了他的心理按鈕。 我們的成長背景灌輸給我們很多信念,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斷影響著我們。比如“男人是不可靠的,所以我要存私房錢”或是“人生就是要打拼”等等。 三分之二的離婚本不該離 大多數人的心理情結中,有某些特別敏感、一觸即發、人際殺傷力特別強的“超級按鈕”,心理學家魯伯斯基稱之為“核心情結”,它往往在親密關系中被伴侶引爆:伴侶一個無意識的舉動,或一句無心的言語,都足以使我們回到過去的情緒狀態中,我們在潛意識中誤認為,目前這個不小心引發我們舊有情緒的人,就是過去曾經傷害我們、帶給我們痛苦的人!
而親密關系難度最高的地方,就是兩個人的核心情結共同作用于伴侶關系中,我的核心情結又往往是你的核心情結的絕配,碰在一起,激起又痛苦又燦爛的生命火花! 我們都想改變伴侶,希望過去的痛苦經驗不再發生。同時,也期望伴侶變成我們幻想中十全十美的父母,滿足我們的所有需求,但我們的配偶不可能做到這一切,他/她再度令我們失望,此時此刻,新仇舊恨交織,就制造出新的或更強烈的心理按鈕! 有些伴侶把婚姻變成了沖突的戰場,有些伴侶則在沖突中痛苦分手,他們都認為沒有選對人。 但臨床實證卻發現,有三分之二的離婚是不該離而離的!很多人只是解決了一個暫時的痛苦,他們并沒有獲得醫治,就帶著被撕開的創口進入新的親密關系,卻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痛苦。在這個意義上,沖突正是婚姻里“化了妝的祝福”! 沖突是婚姻的組成部分 事實上,沖突正是婚姻的一部分!它最常發生在夫妻一方或雙方真正在乎的事上。沖突之際,正是伴侶彼此探索核心情結并彼此醫治的良機!這是互相的:你無條件付出的愛,能夠治愈愛人童年的創傷;愛人無條件付出的愛,也治愈了你童年的創傷。
這樣的愛的關系,就是彼此治療。深層心理學認為,進入親密關系最大的益處,是我們有了許多寶貴的機會去發掘、認識潛藏在心底的核心情結,我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與伴侶,從潛意識主宰的狀態下解脫出來,選擇健康的行為模式。 觀點 愛人,是你的心靈治療師,但不是你父母。 婚姻中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沖突都是可以解決的,不要因為彼此有了爭吵和沖突就埋怨對方,對自己愛人失望!因為即使他/她是你的父母,難道就不會發生爭吵?但是要知道沖突背后自己的問題,深刻的認識自己,理解對方的行為。 婚姻本來就是彼此扶持的過程,如果你想要一個千依百順的愛人,那么建議你去買一個充氣娃娃,因為它永遠不會跟你發生爭吵。 沖突就像一面鏡子,它照出的是你的心靈脆弱的部分,你越無法忍受的東西,越是需要去正視的東西。能夠成功的解決沖突,與愛人和平相處就是在心靈修復,因為治療師的工作也就是把你的問題給導出來,然后主要看你自己的努力來治愈心靈的創傷。 而愛人,就是扮演著這樣的一個角色! |